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06月18日

双井镇:

“集群示范”强产业 高效发展促振兴

本报讯 (通讯员 吴昌前 张大美 杨彤 李泉) 近年来,施秉县双井镇坚持党建引领,扎实推进“四联双增”工作,通过整合资源,以“集群示范”的模式带动特色产业高质高效发展,为促推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这段时间,双井镇双井村正在抢抓时节,组织人工有序推进生态糯小米移栽工作。田间地头,大家有说有笑,相互协作,打窝、下苗、培土,呈现出一派繁忙热闹的耕作景象。

近年来,双井村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糯小米产业,实行统一育苗,实现集约、规模化种植,生产的生态糯小米不愁销、效益好,品牌效应日益显现,在示范种植中彰显较强活力,持续辐射带动周边村寨加入种植行列,成为全镇农业产业发展的“有力抓手”。

“小米产业一直是我们村的一个传统产业,种植前景一直都比较好,这两年我们周边村寨也看到小米产业的潜力,大家都跟着种起来了。现在大家抱团发展,可以把这个产业做得更大更好,让双井镇的小米在市场上更加有竞争力。”双井镇双井村党支部书记管启军说。

今年,双井镇各村稳步扩大生态糯小米种植规模,产业优势得到进一步提升。翁西村在村党支部引领下,村合作社带动散户共同发展,群众参与种植生态糯小米的热情和积极性十分高涨。

双井镇翁西村党支部副书记石世秀说:“因为小米收入比较高,产量也高,村民们非常认可,现在村民有自己种的,也有加入我们合作社的。”

据了解,截至目前,双井镇全域种植生态糯小米已达2000亩。依托良好资源,该镇还通过用好耕地、用活林地,培育了辣椒、林下黄精、精品水果等一系列特色产业,持续打造产业“新增长点”。

在花山村红薯种植示范基地,村合作社今年新种下的200余亩红薯苗长势喜人,再有3个月左右时间即可丰收上市。通过实行订单种植、保底收购,群众对红薯种植很看好、有信心,产业一经实施,就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

“我们今年是第一年尝试种红薯,如果效益好,明年我们就会扩大种植面积。我们摸底了一下,明年意向种植红薯的老百姓有二十几户,今年收成好的话,预计明年种植的户数还会更多。”双井镇花山村党支部书记舒忠药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双井镇紧扣优势特色产业目标主线,积极发挥产业“集群示范”作用,让各村集体和更多群众可以直观选择合适产业并参与产业发展。一个个产业如同雨后春笋般在青山绿水间发展壮大,为带动群众就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了坚实保障。

双井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潘录门说:“这两年,我们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依托小米、红薯、林下黄精等产业,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有活干、有钱挣,更好地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增长。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加强对这些产业的扶持和引导,不断提升产业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拓展产业链,让产业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群众。”

(备注:1亩=0.0667公顷)

--> 2024-06-18 双井镇: 1 1 黔东南日报 c257251.html 1 “集群示范”强产业 高效发展促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