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潘春春 杨天梅 黎北平
“从贵州到欧洲,从凯里到巴黎,苗族设计师带着妈妈逛世界。”近日,一条题为《当苗绣遇见巴黎》的短视频在抖音、小红书等各大短视频平台热播。
视频中,苗族小伙古阿新和妈妈身穿苗绣服饰漫步在法国巴黎街头,吸引众多当地市民和游客驻足欣赏。
“哇!你们来自哪里?这是什么服装?好漂亮哟!”许多市民惊讶地询问,并纷纷与古阿新母子合影。
古阿新骄傲地回答:“我们来自中国,这是贵州凯里的苗族刺绣。”
数据显示,该条视频目前的播放量已超过1500万。
古阿新的汉名叫杨春林,1989年出生在凯里市湾水镇江口村。
古阿新的外婆和妈妈都是当地有名的绣娘,他从小看着针线在外婆和妈妈的手中“锦上添花”,花鸟虫鱼被生动地“搬”上衣服、穿上了身。
耳濡目染,古阿新从小就学会了穿针引线,十几岁便能绣出几十种图案,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苗绣天赋,成了村民赞不绝口的“刺绣男孩”。
在苗绣文化的熏陶中,古阿新长大了。
“2009年,在西安上大二时,我开始边上学边创业。”古阿新说,课余时间,他把从家里带去的苗族绣片、自己设计的绣花服饰,拿到街边摆摊售卖,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13年,拿着10万元积蓄,古阿新在西安开了一家以自己苗名“古阿新”命名的服装店,寓意为“古新结合,承古创新”。
几年间,他的实体店开到了北京、上海、成都等地,最多的时候拥有30家门店。
古阿新以针为笔,以线为墨,把苗族的传说、历史、图腾变成苗绣的纹样。
他不断推陈出新,将苗绣技法和图案与现代时尚元素结合起来,让民族与时尚碰撞出更多火花。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传统的也是时尚的。”古阿新说,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苗族文化更好地融入世界,变为时尚产品。
他走出民族视野,朝着品牌国际化发展,开创“新东方中式优雅”风格,在世界上不断展示一种全新的“中国美”。
“古阿新”的名气越来越大。
2021年,他担任了中国纺织非遗苗绣推广大使。
“走出国门,穿着自己的民族服装,要让别人一眼认出是中国人。” 古阿新说,这是他的追求,更是让世界爱上“中国美”的目标。
他先后举办多场独具特色的时装秀,还受邀进行世界巡演秀,把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带到全世界。
2019年,古阿新受中国国家艺术基金会邀请,先后到蒙古国乌兰巴托、俄罗斯莫斯科和意大利米兰参加丝绸之路国际时装周。
到底带哪些作品去展示,让古阿新难以抉择。
“让苗族绣娘成为时装周上最美的模特,通过绣娘展示苗族刺绣的文化魅力。”古阿新心中有了答案,他要带更多绣娘走出去,看更大的世界。
于是,凯里市旁海镇绣娘杨秀芬成了古阿新绣娘团第一个走出国门的人。
“当人们纷纷向我竖起大拇指时,我就特别的骄傲。”看到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文化的人们对苗绣的喜爱,杨秀芬由衷地感叹道,民族文化的美是可以跨越国界的。
今年4月,古阿新受邀到欧洲进行经贸访问和交流学习,他带着妈妈前往,开启了让世界爱上“中国美”之行。
在比利时、德国、匈牙利等国家,古阿新和妈妈穿着苗族服饰在当地标志性建筑下走秀、拍照,引来了不少市民和游客的围观。
妈妈用行李箱拖着华丽的盛装,热情邀请围观的人们试穿,古阿新则在一旁,用英语讲解苗族刺绣的历史、工艺。
在法国,他们把苗族刺绣带到了巴黎国际博览会。
在英国,他们受邀参加了伦敦手工艺周。
刚开始,他们的展位上人很少。妈妈灵机一动,只见她一手拿着苗帕,一手拿着针线,脚边放着一个篮子,边刺绣边唱起了苗歌。
一个、两个、三个……很快,越来越多的观众围了过来。
伦敦手工艺主席Guy Salter也被吸引到展位前。
“主席夸奖我的刺绣很漂亮,还跟我和阿新一起合影留念,我们也是这次手工艺周唯一与主席合影的设计师。”妈妈骄傲地说。
宛转悠扬的歌声,久久回荡在展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