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06月24日

以歌为“媒” 展侗寨新生活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书燕 黎北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镇远县报京乡报京村,当地流传四百年的报京古歌蕴含了侗族人民民族性格、审美意识、生存智慧等侗族文化精神,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与研究价值。

走进镇远县报京村,这里世代有着“饭养身、歌养心,逢人必歌、凡事必歌,以歌叙事、以歌传情”的良好风尚,这为报京古歌的形成、流传奠定基础。报京古歌依靠侗话口口相传,其曲调优美婉转、音色细碎悠扬见长,涵盖了人类起源、先祖迁徙、民族关系、神话故事等丰富内容,是人们了解报京侗族文化的“活辞典”。

“唱侗歌是我们侗族人的爱好,是我们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编报京古歌不像文字编曲,只能在脑海里构思,要慢慢地编,一句不对,就改一句,像走路一样要一步步走稳才能把整体歌曲搭配好。”报京古歌歌师邰老贵告诉记者。

“三月初三下大雨,四月初四水漫天,大风大浪惊天地,夺命而逃我祖先。”不同的报京古歌歌谣有着不同的说唱场合或途径,报京古歌充满了当地侗族人民热爱生活、崇尚自然的淳朴和生活写实。随着时代发展,报京古歌也不断与时俱进,在保持侗族音调基础上,不断创新融入时代新鲜元素,丰富歌曲内容的同时也变得更加通俗易懂。

“报京古歌随着生活变化而变化,像我们现在的古歌就会把现代化的东西编进去,比如‘高速公路建设好,桥梁建到家门口,出行方便生活好’,展现了人们幸福新生活的美好。报京古歌也是我们的心灵寄托和精神寄托。”报京村村民龙通兰说。

传承、发展才能守住民族文化根脉。近年来,镇远县因地制宜,通过成立保护机构、出台相关法规、建立传承人保护机制等形式促进报京古歌的传承发展。目前,已整理收录山歌、嫁娘歌、情歌、酒歌等各类报京古歌歌谣十几种,当地绚丽多彩的报京“三月三”也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围绕报京北侗聚集区来开展收集,一般采取村民唱,我们图像、音频和视频记录的形式,也会以纸质的材料为辅助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另外也会明确一些传承人、歌师,以固定的人来传承。” 镇远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非遗中心主任叶顺飞说。

报京村依托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浓郁的民俗风情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也成为镇远县第一个对外开放的民族风情点和黔东南州第一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村寨,乘着“文旅”的快车向更多的人讲述报京古歌的文化与历史。

--> 2024-06-24 1 1 黔东南日报 c257959.html 1 以歌为“媒” 展侗寨新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