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卢艳萍) 近年来,雷山县郎德镇努力补齐农村环境短板,全面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不断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增强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重宣传、转观念。将“厕所革命”作为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促进农村生活方式变革和树立文明新风的突破口。今年以来,利用村院坝会、赶集日、民族节日以及上门入户等做好政策解读和动员工作238次,发放宣传材料6200份,运用广播、横幅、微信群、QQ群等线上线下宣传425次。
广摸排、听民意。组织队伍对各村进行逐户逐厕的拉网式排查,全面摸清农村户厕现状。同时发挥镇村人大代表、妇联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和相关需求,建立详细台账,为“厕所革命”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支撑。截至目前,完成摸排总户数2531户,水冲式卫生厕所1105户、卫生旱厕95户。
循实际、优规划。因村制宜引导各村谋划整村整治最优解方案。在南猛村引入碧桂园、卓创等乡建团队实地进驻南猛村进行规划设计,在粪污处理上采取农家乐、“化粪池+庭院消纳”“联户/集中处理+坡地利用”“集中处理+达标排放”五种模式。各村充分平衡各户不同需求,在尊重群众意愿下制定不同改造技术方案。
盯质量、强保障。按照省、州农村户用厕所三格式化粪池建设标准修建,在明确整改标准、整改时限及整改措施基础上加强质量监管,做到整改一处达标一处。同时,用好省、州下达的农村“厕所革命”资金,鼓励有特殊需求的村民自筹资金参与厕所改造工作。2023年以来,享受资金补助120户。
建机制、重管理。不断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加强厕所改造完成后的后续管理。形成制度上墙,配备管理队伍,建设农村厕所粪污集中处理点设11处、镇级农村改厕服务站1处、村级服务站13处,配备抽粪车,以及因村制宜、因户制宜加强后续粪液就地就近就农的充分利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