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张家华 郭正芳) 近日,黎平县三龙侗寨群众在举行“关秧门”传统民俗活动,庆祝稻田插秧结束,祈祷今年稻谷丰收。当地侗族群众身着民族服饰,举行盛装游行、祭祀四耶歌祖、体验传统婚嫁习俗、侗族大歌擂台赛等活动。
“关秧门”仪式上,侗寨寨老“喊甲”宣读“款约”,告诫村民不准随意进入稻田捕鱼虾、抓泥鳅、捉黄鳝等,不准散放牛羊鸡鸭等畜禽破坏庄稼,违者将受到惩罚。
随后,侗寨青年男女将一大早打好的青草、树叶撒入稻田中,踩进泥里当作有机底肥。农夫牵着耕牛进入田间劳作犁田,随着一把把秧苗抛入稻田中,侗家妇女们则挽起衣袖,卷起裤腿,开始插秧,展示着自己的栽秧绝活。与此同时,侗族同胞们站在田埂上,同唱侗族大歌,使紧张繁忙的水稻栽种活动充满着节日的欢乐气氛,古朴浓郁的民俗活动让各地游客沉醉其中。
“这里的侗族姑娘很漂亮,山美水美人更美,最吸引我的是插秧的环节,体现出侗族人民的勤劳,对大自然很敬畏。”来自广西游客吴先生说。
据介绍,在三龙侗寨,每年第一次插秧叫“开秧门”,结束插秧那天叫“关秧门”。今年,侗寨的男女老幼积极参加“关秧门”民俗活动,大家载歌载舞,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来表达对自然、对生活和劳动的热爱。
三龙侗寨“关秧门”活动组委会成员张国丹介绍说:“侗族是一个水稻的民族,插完秧后进行娱乐,能够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并且用农耕文化来撬动农文旅的相互发展。”
据了解,“关秧门”是三龙侗族同胞集农耕、信仰、音乐、款约为一体的民族文化活动,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不仅是当地民族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写照,还是侗族地区独特的文化坐标、活态的文化传承,更是体现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