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06月26日

天柱县地湖乡:

打造湘黔边界和谐共治“幸福圈”

○ 通讯员 谌孙海 杨连燕

走的是贵州的路,看的是湖南的山。

在寨子里是左邻右舍,翻开村民户口簿却是不同的省份。

这是天柱县地湖乡地湖村的地理环境和多年来村民的生活现状。

“资源利益共享,邻村和谐共进。”地湖乡地湖村党支部书记吴林刚介绍,地湖村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化边界联动协作,以民族团结进步、边界平安建设、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夯实党建、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为抓手,变地域约束为区位优势,打造“飞地”和谐共治“幸福圈”。

“我们的基础设施都是共建共享的,不分湖南和贵州,有资金大家一起使用,有资源大家一起共享。”吴林刚说。

走在地湖村李家团组的串户路上,笔者看到,水泥串户路连通了家家户户。进入农户家中,庭院干净整洁,自来水哗哗作响,村民忙着呼客就座,真的有如一幅农家幸福图。

据了解,地湖村以基层党建为抓手,聚焦解决湘黔边界治理难题,联合湖南省会同县团结村、辰溪村、桥冲村、江边村成立湘黔维民联合党总支,下设联合调解委员会、联合关工委、联合计生协会等,组建“平安边界”共同治理平台服务湘黔接边群众6800余人、党员263名,共商共建共享村寨邻里的大小事务。

“我们设立‘联合调解委员会’,建立湘黔维民院坝协商工作机制,培育协商文化,搭建协商平台,定期开展‘院坝协商’活动。”吴林刚说,地湖村与相邻村寨组建湘黔联合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寨管委等,自主组织商量议事20余件,完善融合“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湖南“三长制”机制,合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大大小小的矛盾纠纷没有一件上升到镇级层面,全部在村级层面得到消化。

湘黔一家亲,齐奔幸福路。近年来,地湖村协同联合党总支的其他村,共同推进产业路、同心桥、人饮工程、地湖乡集镇建设、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共同建设命名风雨桥4座、湘黔民族和谐楼1栋、生产生活便道5公里、排水渠200米,真正让群众幸福感满满。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湘黔维民联合党总支坚持以党群共富为思路,积极探索“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基层党建”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推行联合承包、村村联动、强弱联合机制。联合湖南邻近村组建产业发展联合会商小组,建成生猪养殖家庭农场3家年出栏2万头,产值近6000万元,带动群众40人就业,为群众增收80万元。建立“联合人才库”,整合培育两地土专家、田秀才、致富带头人等人才200余人。组织边界村人才开展致富带头人培训5期、跨区域技术交流活动30余次、座谈会12场、田间课堂22场。发挥致富带头作用,党员群众带头发展山羊、牛养殖150头,中草药种植、精品葡萄种植等特色产业70亩,产值近200万元。

“我通过入股、务工等形式,每年可收入3万多元,虽然说不上能够存多少钱,但是与以前相比,我们的生活真的是上了一个大大的台阶。”村民吴宗校由衷地感慨。

“通过我们的努力,真正实现湘黔边界各村经济相连、民心相通、互利共赢,群众和村集体经济实现了双丰收,村民邻里和谐友好,可以说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幸福生活。”吴林刚说。

--> 2024-06-26 天柱县地湖乡: 1 1 黔东南日报 c258186.html 1 打造湘黔边界和谐共治“幸福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