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06月27日

凯里市白午街道:

“微菜园”让易地搬迁群众走上“幸福路”

本报讯 (记者 余天英 通讯员 王会杰) 孟夏时节,在凯里市白午街道振兴社区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微菜园”里,安置点群众种植的辣椒、茄子、西红柿等蔬菜长势喜人。生机勃勃的菜园与安置点居民楼相映成趣,自成一景。

“我们从村里搬来住上了新房是好事,但没有地可种,很不习惯。现在有了菜园,不仅省下了买菜钱,还真的找到了家的味道。”搬迁群众唐其华夫妇看着刚刚采摘的新鲜蔬菜,心里乐开了花。

振兴社区是白午街道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之一,搬迁人口1400余户4400余人,安置了来自全州16个县市的搬迁群众。搬迁之前,大家习惯了早出晚归辛勤耕耘的传统劳作方式。搬迁进城生活之后,大家想种菜,就在社区“开荒”,时不时会产生矛盾纠纷。

据白午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黄轩俊介绍,为解决这一问题,该街道党工委将“微菜园”项目列入民生工程,组织多场议事会,与居民共同研究协商,最终制定了“微菜园”的建设方案,敲定了“微菜园”管理公约,对菜园的使用、管理和维护达成一致意见。

“采取以户为单位,现场抽签进行免费认领,签订认领种植承诺书,安置点的居民自己耕种、自己管护,自己采收。”黄轩俊说,明确由街道和社区组织协调已征未用的闲置地块,合理规划布局“微菜园”,破解了搬迁群众“故土难离”的最后壁垒,让群众种上“放心地”,吃上“安心菜”,丰富了易地搬迁群众的“菜篮子”。

白午街道振兴社区第一书记杨英民介绍说,将社区门口的300余米闲置砂石空地路段通过填土、规整,砖头铺设小路划分成125块小地块作为第一期“微菜园”,第二期200余块“微菜园”正在加紧筹备中。

如今,每天清晨傍晚、茶余饭后,搬迁群众都在自家菜地忙碌着,浇水、补苗、除草,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微菜园”让每一块闲置地块都用在“刀刃”上,既满足搬迁群众的种菜需求,又美化社区人居环境,还优化小区治理机制,涵养新时代文明风尚。

--> 2024-06-27 凯里市白午街道: 1 1 黔东南日报 c258360.html 1 “微菜园”让易地搬迁群众走上“幸福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