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龙炳燕 杨天梅) 近段时间以来,我州持续降雨,山林间,大自然的馈赠——野生菌在蓬勃生长。野生菌因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吸引很多市民上山采摘食用。但许多野生蘑菇是有毒的,一旦误食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那近段时间,在市场上,售卖的野生菌都有哪些呢?
在凯里二商场,这两天,卖得最红火的野味,当属野生枞木菌了。枞木菌不仅味道鲜美可口,还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所以深受市民喜爱。市场上,虽然野生枞木菌的价格有的高达100元一公斤,但前来购买的人还是络绎不绝。
五花八门的菌类有很多,但记者在市场上逛了一圈,发现在售的只有野生枞木菌,不少市民表示,不认识的野生菌他们不敢采摘也不敢购买,食用野生菌中毒的事件频发,大家都增强了食品安全意识。
记者从州疾控中心了解到,目前,我州比较常见的毒蘑菇有灰色毒蘑菇、亚稀褶红菇、拟灰花纹鹅膏、灰花纹鹅膏等。而野生蘑菇种类繁杂,很多有毒蘑菇和可食用蘑菇外观十分相似,难以辨别。比如鹅膏是大型真菌的一个大类,有剧毒的,也有可食用的,我国误食毒蘑菇中毒死亡事件中至少70%由剧毒鹅膏所致。
“例如剧毒的灰花纹鹅膏和可食的隐花青鹅膏、剧毒的黄盖鹅膏和可食的黄蜡鹅膏,对老百姓来说很难从在观上来区分哪些是可食鹅膏,哪些是剧毒鹅膏。还有鸡枞菌与近江粉褶菌也十分相似,难以辨别。”州疾控中心流病科副科长高原说。
高原也提醒,很多市民会有一些自认为的辨别毒蘑菇的方法,例如有的市民认为,色彩鲜艳的蘑菇有毒,色彩不鲜艳的无毒。事实上,从色彩判断蘑菇是否有毒是无科学依据的,部分色彩不艳、长相不好看的野生蘑菇也有毒的,如白色的致命鹅膏就为剧毒种类;另外有的市民认为生蛆或生虫的蘑菇无毒,其实,很多剧毒蘑菇成熟后也会生蛆或生虫。
高原表示,有人说与银器、大蒜、生姜等同煮会变黑的蘑菇有毒。这种说法是毫无科学依据的,因为毒蘑菇和银器大蒜生姜等接触不会产生反应。还有第三种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掰开蘑菇有乳汁或变色的有毒,这种说法也是无科学依据的,比如我们常食用的松乳菇、红汁乳菇掰开后会流出乳汁,但这却是美味的食用菌,一些可食用的牛肝菌断面会变成蓝色,也是可食的。
那吃了蘑菇后,如果出现恶心、呕吐、腹泻或出现了幻觉、精神错乱等神经精神型症状,就是中毒了。中毒情况严重的会出现休克、昏迷、肝脏和肾脏损害等,甚至导致死亡。吃蘑菇中毒后,应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及时前往医院治疗,并告诉接诊医生自己进食野生蘑菇的种类、时间、地点和同餐者。
“在等待救援的时候,可以用一些简易的方法帮助中毒者催吐、导泻,迅速排除我们体内的毒素。那么我们催吐以后,还要及时让患者饮用少量的盐糖水,以便补充体液,防止我们反复呕吐导致脱水、休克。第三点也是我们很重要的一点,我们记得要保留野生蘑菇样品 以便供专业人员救治时进行参考”高原说。
州疾控中心也提醒,以上介绍的催吐等措施只是初步的处理,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救治。大家如果怀疑蘑菇中毒了后,都应该尽快就医切忌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