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廖朝富 王敏 刘前美) 为有效提升医院服务质量,解决群众看病难、待诊时间长等问题,自2024年启动“转作风、建机制、强学风”专项行动以来,黄平县人民医院克服困难破“常规”,全院上下开始“内卷”起来,把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以高质量医疗服务让群众更有依靠。
引进高新技术,提高医疗水平。呼吸内科引进床旁纤维支气管镜,顺利开展了纤维支气管镜下取痰栓、肺泡灌洗术。为重症患者提供了优良的呼吸支持技术,使重症肺炎、支气管扩张、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危重患者生命体征明显改善。血透室引进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实现血液透析,为透析患者开启生命“新通道”。病理科引进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宫颈细胞学分析技术,利用TCT筛查宫颈癌的方法,对所有应检查宫颈细胞的妇女进行有效的宫颈癌筛查和检测。
据了解,2023年全院验收新技术、新项目共30项,2024年申请新项目、新技术51项,以脑病中心、心内科、五官科引进新技术最为突出。2023年以来,累计完成静脉溶栓107例,全脑血管造影数300台次,AIS介入再通术5例,脑出血手术25例,颅内动脉瘤栓塞及夹闭5例,新开展介入相关手术225例,冠脉造影225例,PCI手术221例,白内障手术411例。
转变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模式。引进“智慧”服务。在各科室门口和结算大厅增设自助挂号结算终端一体机,患者可凭身份证自助挂号、缴费、打印检验报告单等。午间门诊“不打烊”。中午时段,挂号、收费、诊疗、药房等部门同步开放,实现了门诊服务无缝对接。同时,增设候诊椅和创建导医志愿服务岗台,倡导每一名医务工作者都是导医志愿者,认真解答患者问题。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在院内醒目处张贴患者投诉热线,接到意见或者投诉后,在规定时限内进行反馈,并对受理的各类意见总结梳理,查找原因,加强常态化管理。
注重口碑建设,打造特色IP。开展延伸服务。各科室医护团队分组到出院后的患者家里进行随访,指导患者用药并给予健康教育、体检以及诊疗建议等。打造科室特色IP 。各科室推荐以医术顶尖的医生为代表,根据科室特色优势,打造科室特色IP,并通过线上线下进行宣传推广。同时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制作胸痛科普“三语”版(汉语、苗语、 亻革 家语)音频宣传资料,提高健康宣传知晓率和满意度。开展特色义诊活动。发挥帮扶单位医疗资源帮扶力量,组织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金阳医院)帮扶专家及心血管内科、中医科、五官科、皮肤科等科室专家到各乡镇开展义诊活动,提高医院服务口碑。
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就医环境。增设就医者停车位。协调三力学校的大院坝作为职工停车场,对院内绿化带进行改造,增设停车位62个,院内停车位全部为就医者提供。升级门诊大楼,完成了门诊大楼室内3000平方米装修升级改造,重新设置标准化、规范化专科诊疗室11个。提高医院食堂膳食服务质量。在食品安全、营养健康和食堂管理上下足功夫,推行低盐、少油、低糖饮食,为患者和职工提供多样化、个性化、营养化的餐饮服务,引导患者及广大职工进行健康饮食,提升健康指数。
该院主要负责人罗楗文介绍,医院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深入推进医疗资源提质扩容,把多专科进行融合发展,提供优质的就医服务,打造县域龙头新高地,实现患者回流。截至目前,“三大中心”的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分别通过省级和国家验收,其他工作正在有序开展,预计到2025年完成国家“千县工程”项目验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