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与共饮》是宋尧平的驻村随笔诗体语录集子。写作时间在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这段时间宋尧平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洛香镇塘洞村任第一书记,勤政为民之余,及时把自己驻村的感悟记录下来,积少成多,等到他卸任返程后,一整理便成了这个集子。集子总共辑录了370多条诗体语录。既然结集于驻村结束返程之后,就不难看到作者这个集子的侧重点:驻村到塘洞,工作在塘洞,卸任离开塘洞,心永远离不开塘洞。作品主要写出了作者在塘洞任职锻炼获得的收获,表达了宋尧平热爱塘洞那片土地以及土地上人民的深情厚意。
这些诗体语录,行文形式有诗行,但每篇首无定行,行无定句,句无定字,不讲平仄,不讲押韵,简直就像有意跟诗坛过不去,完全颠覆了习以为常的正规诗体形式。可以这样定义宋尧平的这种随笔诗体语录作品:它是作者自由自在表达思想感情的分行字文。其实,也不乏最初现代白话诗“我手写我口”的艺术造诣,师承胡适、郭沫若、刘大白和刘半农等人,我看也说得过去。如果那些正统诗派与追求阳春白雪的诗家看到了这“满纸贱货”,就要喷饭,或不屑一顾,也许还要口诛笔伐才解气。所谓“下里巴人的东西!”注定免不了被裁定。其实,这些随笔诗体语录,压根儿不想与高脚派诗家争地盘,也不想在高雅诗词艺术之宫出彩,它自有自己草根遍地的生存空间,是作者一刹那的小感触,小彻悟,触觉灵须感念产生于田间地头,村里村外,民居公所,车上船中,办事路途,是实实在在的纪实,有啥写啥,朴素自然,有时代风雨,有体会认知,有哲理顿悟,有亲友情思,有乡村野趣,也有城忧乡愁。
学术希望百家争鸣,贵在提供新知。文艺希望百花齐放,贵在文质履新。我觉得宋尧平的随笔诗体语录完全可以算是我国文艺百花园里的一种花,这种花根植于现实生活的泥土,深受信息时代手机交际中表情达意新形式的影响,色彩有当今生活的影像,芳香有当今生活的味道,灵性有当今生活的精神。品花可以品出我们新时代社会人生的韵味。因此,愿意为之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