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07月09日

地坪镇:

壮大“牛经济” 带动群众增收

本报讯 (通讯员 姜永模 陆国平) “前几年一直在外打工,由于没文化,也没赚到钱。2022年听到村里说养牛有补助,还可以申报‘见犊补母’政策,就跟爱人商量一起回村搞养牛。现在本地黄牛既好养又好卖,还有老板上门来收购。”黎平县地坪镇高青村养牛户潘志明说。

地坪镇高青村依托资源优势和历史养牛经验,坚持把养殖黄牛产业作为促进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通过党建引领、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措施,不断壮大“牛经济”。

满山绿油油的青草,稻田随处堆放的稻草。眼看大好的原生态资源白白地浪费,高青村支书潘宏辉心疼。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高青村有723户3116人,其中脱贫户209户、“三类户”9户。

为壮大高青村集体经济和拓宽不能外出务工群众增收渠道,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有收入,潘宏辉决定先在村里动员几户来示范养殖黄牛。但是动员来动员去,没有人愿意养,于是想到了在外面务工的潘志明,他之前有养殖技术和经验。

“我们推行‘支部领办+党员示范+能人引导+农户参与’的家庭养殖模式,通过回乡创业养牛,让养牛产业在家门口落地生根,带领村里的脱贫户和村民大力发展养牛产业,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潘宏辉高兴地说。

近年来,高青村通过政策引导、支部发力、资源整合等不断探索,黄牛养殖逐渐发展壮大。

养牛大户潘志明介绍说,2022年回家养殖30头牛仔,收入10多万元,群众看到我养牛有收入后,村里就有16户加入黄牛养殖业,养殖达100头;2023年本地黄牛销售好,动员了20多户加入进来,并向农户保证黄牛的销路问题,黄牛养殖150多头,年销售就达80多万元。2024年为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又动员42户脱贫户参与黄牛养殖42头。新增黄牛养殖200余头,预计产值200余万元。

“地坪镇将不断探索黄牛养殖产业向规模化、特色化、生态化方向发展,落实黄牛养殖到户奖补项目政策。2024年全镇养殖黄牛300头,补助资金150万元,涉及241户,为群众发展黄牛养殖鼓‘牛劲’,为乡村振兴蓄力加劲。”镇党委书记姚明科说。

--> 2024-07-09 地坪镇: 1 1 黔东南日报 c259999.html 1 壮大“牛经济” 带动群众增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