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07月12日

“依山就势”谋振兴

—— 岑巩县天马镇人大代表杨显亮履职风采

○ 通讯员 吴寿静

盛夏时节,走进岑巩县天马镇杜麻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垠的高粱、绿意盎然的茶山,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村里今年发展高粱200亩,杂稻600亩,茶园700亩。” 天马镇人大代表、杜麻村党支部书记杨显亮介绍村里产业发展时底气十足,“以前村里可是欠了20万余元的债务,现在我们不仅有了产业,还清偿了债务。”

2021年,34岁的杨显亮被村里的群众先后推选为天马镇人大代表、杜麻村党支部书记,如何“依山就势”走出一条有特色?杨显亮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集思广益,共商产业发展大计。

村里的人大代表、村干、党员纷纷畅所欲言。

“我们那么好的茶山,也没有用起来。”

“如果能把撂荒地集中起来发展产业,村里的债务就会减轻很多。”

广泛征求意见后,杨显亮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一边马不停蹄地走田头、进农家,摸清撂荒田地的“家底”,一边积极与镇里联系,用得天独厚的坝区土地资源 “招商引资”。

经过村“两委”考察和筛选,引进了常年发展高粱种植的大户,签订了300亩土地流转合约。

“450元一亩,家里撂荒的多年的7亩地还能挣钱。”村民田井培高兴地说,这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流转土地300亩,每亩地50元的管理费,当年村里就有了一笔不菲的收入。趁着势头,他和村两委一起,又为村里700亩的茶园找到了“管家”。

“茶园按500元一亩的价格,包租给了县里的一家茶叶公司。”杜麻村委会副主任刘泽兰介绍说,村里的父老乡亲们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

为拓展村里的产业,杨显亮带着7名人大代表多方考察,又“引进”了发展杂稻种植的大户,流转了600亩水田发展起杂稻制种产业。

“我年纪大了,身体不好,挑不动担子,家里的4亩地交给村里流转去发展杂稻,一年就有2000元的收入呢!”土地流转让村民杨再祥心里很踏实。

2023年,杜麻村集体经济纯收入突破26万元,打破了村集体经济一直亏损的怪圈,清偿了遗留的各类债务,同时,带动群众务工1.2万余人次。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沿着“时间表”和“路线图”, 杜麻村全面发力,把乡村振兴向纵深推进。

“去年8月,我向人大代表们反映要重视教育鼓励,奖励村里的读书娃。代表们当即就决定成立村级教育基金,通过人大代表、村两委、乡贤们的大力支持,仅用3天的时间就筹集资金4.5万元。”说起村里的教育事业,村民杨秀斌滔滔不绝。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在人大代表们的带动下,杜麻村成立了助学基金会,全村乡贤募捐基金。2023年,对村里13名学习优异的读书娃进行了表彰。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在人大代表的建议和引领下,村里建起了积分超市,大家自觉爱护环境,参与公益事业的积极性高了很多。”村民彭洪香深有感触地说:“日常的环境卫生积分,达到一定的数量就可以在超市兑换生活用品,一来二去环境干净了,家里还节省了购买肥皂、洗洁精的钱。”

一名代表就是一股力量,在乡村振兴如火如荼时期,杜麻村巧妙用好基层人大代表和土地资源优势,带动全村发展起高粱、杂稻制种、茶叶等产业,走出了一条有特色、可持续、能致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 2024-07-12 —— 岑巩县天马镇人大代表杨显亮履职风采 1 1 黔东南日报 c260590.html 1 “依山就势”谋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