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聂蕾 刘汉钦
重晶石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原料矿物,用其生产的钡系列产品被广泛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子等行业。在天柱县,已探明重晶石储量1.78亿吨,占全国30.6%、全省79.8%,远景储量超过3亿吨。
虽坐拥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储量,但传统开采模式的滞后和资源利用的低效,也让弊端日益凸显。2021年,在拥有11家采矿企业的情况下,天柱县当年的产能达到175万吨,占全国产能的一半,但带来的产值仅有3.5亿元,远达不到预期。面对瓶颈,天柱县带着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刮骨疗毒的勇气,开启了一场重晶石资源“富矿精开”的深刻变革。
“在这个背景条件下,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富矿精开’的系列文件要求,主要从‘精确探矿、精准配矿、精细开矿、精深用矿’四个方面入手,在精确探矿上挖掘增量,在精准配矿上整顿存量,在精细开矿上提升质量,在精深用矿上做大总量。拉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加快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天柱县工业信息和商务局局长杨佐龙说。
天柱县首先将目光放在矿产本身。2023年,天柱县按照“兼并重组一批、升级改造一批、淘汰退出一批”对企业矿权进行优化,取代“散”而“小”的粗放生产方式。全县重晶石采矿企业从11家矿权17套生产系统优化为11家矿权11套生产系统。
在天柱县大代白重晶石矿山,运矿车辆往来频繁,正忙着将刚开采出来的矿石按品位、质量运送到指定地点。据了解,作为天柱县重晶石矿开采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的天柱化工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矿山生产过程中曾一度面临回采率低、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为实现“富矿精开”的目标,该公司进行了针对性的优化与提升。
“公司采取了完善采矿工艺、采矿方法和人工置换矿柱等一系列措施,先后购置了如凿岩台车、撬毛台车等矿用设备设施,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开采效率,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实现矿山的可持续稳定发展,为‘富矿精开’提供了有力保障。”天柱化工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陈雷说。
2023年以来,该公司为提升矿山运输能力,投入261万元购入11台UQ-15型地下矿山运输车,使矿石出井速度提升1倍以上。今年1月,又投入37万元购置了一台矿用液压掘进钻机和改装遥控装载机,提高矿井内生产作业的安全性。目前该公司已完成技改和开采设备设施提升,年产量将超过30万吨,年营业收入超过9000万元以上。
在做好精确探矿、精准配矿、精细开矿的基础上,天柱县还在精深用矿上发力。2023年以前,当地开采的重晶石原矿多数被直接卖到省外、国外,本地转化率不足50%,一吨原矿卖出去的平均价格才300元,经过精深加工后,下游产品的市场平均价格则超过了9倍。
为破解这一难题,天柱县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以“天柱化工园区”为载体,聚焦钡盐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驻点招商,引来12家企业入驻,助推重晶石就地转化成精深加工产品。如今,天柱化工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每天平均产出的1000吨矿石中,大部分优先保障天柱化工园区内的企业生产需求。
天柱县晶盛实业有限公司是较早进入天柱化工园区的企业之一,集重晶石开采、精加工、销售为一体。经过多年的研发,该公司突破黑色重晶石运用瓶颈,首创了国内“重晶石粉体高纯化提纯工艺”,即重晶石粉体“黑变白”,填补了国内白色重晶石粉体系列产品的空白。该项工艺提升了硫酸钡系列产品的精细度和高纯度,让重晶石加工工艺实现了质的飞跃。
在提高加工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天柱县进一步延伸加工产业链条,构建政校合作模式,与贵州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合作,签署《联合成立技术中心暨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协议》,建立钡盐研发中心。充分利用钡盐可用于石油、化工、蓄电池、医药等行业原料、添加剂和助剂的特性,围绕钡盐重晶石粉体提升、钡渣综合利用等,制定《天柱县重晶石矿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规划》,精心编制耦合度高的产业项目清单,研发生产高端建筑陶瓷材料、环保型高档油漆、玻璃等钡产业下游高端产品,全力建链补链强链,推动重晶石原矿向钡盐初级产品、中级产品、高端产品转变。截至目前,重晶石深加工企业成功研发并生产出电子级碳酸钡,单价达4000元/吨。
如今,天柱县正在扎实推动以“中国钡都”“世界钡盐重要基地”为目标的精准招商,已建成全国最大的碳酸钡生产项目贵州宏泰钡业,积极引进贵州誉福擎天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盐系列产品精细化工项目、贵州省七通实业有限公司钡渣综合利用项目和兴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的钡锌新材料精细化工项目等,把“输血式”原矿外销的生产模式转变为“造血式”精深加工的生产模式,以“富矿精开”引领新型工业化发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