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全力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旨在引导各学科一线教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初中数学教师以新课标为实施课堂教学活动的依据,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对学生进行明确的分工,合理地进行小组的安排,科学地搭配小组成员,引领学生进行互助性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彼此的合作、交流中,促使学生融入到共同的教学情境中,分享双方的学习成果,完成共同的数学学习目标和任务,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和质量。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呢?具体的实施措施如下:
一、营造自由、民主的合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
初中数学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主动搭建师生自主交流的平台,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静下心来与学生进行耐心地交流与沟通,允许每个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从中挖掘出有实际意义和价值的学习信息,让学生的合作欲望得到满足,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地学习,独立地思考,最终培养探索精神与合作精神。
例如,学生在学习《投影与视图》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看讲台上的粉笔盒,因为每个小组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平面图形也就不一样,这时候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每个小组画出的图形不一样呢?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在积极地思考,不久就在翻阅教材内容后,总结出左视图、主视图、俯视图的定义,从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二、采取科学合理的小组分工,调动学生的合作热情
小组成员的合理搭配,能顾及到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真正实现合作交流。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小组分工时,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表达能力、性格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善于运用角色互换、换我思考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与学生一起讨论,发现问题,让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密切地合作,互通有无、互惠互利、互相补充,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热情。
例如,在讲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这节课的内容时,可以结合小组成员的实际情况,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可以为逻辑思维较好的学生安排判定定理推导的任务,可以给善于表达的学生提供总结的机会,等等,不同的分工,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学习效率和水平的提高,让学生顺利地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学习数学知识的规律,达到小组合作的最佳效果。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大趋势、大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对于学生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以及独立思考意识的提高,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初中数学教师利用以上的方式,成功地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创设不同形式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取得进步,最终达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 榕江县第四初级中学 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