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禹
“迎着晨风,迎着阳光/跨山过水到边疆/伟大祖国天高地广/中华儿女志在四方/哪里有荒原/就让哪里盛产棉粮/哪里有高山/就让哪里献出宝藏/哎!革命的重担挑在肩上!”当年一首《中华儿女志在四方》,让四海青年兵发新疆“屯垦戍边”。由此开启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保卫国家边疆,建设美丽新疆的历史篇章。
杨蕾最近推出的长篇小说《莫道天山远》,是一部以新时代青年响应新时代政策号召奔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参与“屯垦戍边”为原型的非虚构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几位由内地和新疆本地新时代青年在以不同的渠道,不同的方式进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并参与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以及乡村振兴的故事。杨蕾用内地作者的独到视角不仅给读者展示了新时代新疆美丽的人文画卷,而且以亲身经历的故事告诉读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时代保卫国家边疆,建设美丽新疆的不容易。小说故事情节自带震撼人心的属性,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新时代“屯垦戍边”的小说,该部小说刚刚斩获了第十届兵团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长篇小说《莫道天山远》以主人翁七月因感情困顿毅然决然开启新疆之旅为线索,引领读者一步步进入新疆天山,进入红旗团,沿路作者以魔幻的笔法展示了一路啼笑皆非的故事,引人入胜。小说用写实的手法,引入小说人物四川人冯玉坤南小满夫妇受兵团各项惠民政策的召唤入疆,兵团二代艾克木刚刚大学毕业以志愿者身份回兵团,红旗团各色人物纷纷以不同形式入场,众多人物交织在故事中。小说更通过七月、艾克木和电视台书记骆西域三人感情纠葛和志气所向,渐渐展开了一幅罕见的南疆如世外桃源般的美景,而且不仅展示了人文美,最重要的还有温度,故事带入感极强。
我与杨蕾有几面之缘,基本都缘于作协内部活动的交集。经作协同事介绍,知道这个什么时候都满面笑容的小个子女孩竟然一个人勇闯天山,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待了三年,完成了两个大部头小说。惊叹之余查了一下,杨蕾近年来在《西部作家》《贵州作家》《河南文学》《杉乡文学》等文学杂志发了不少作品,于是特意向她要了一本刚刚出版的长篇小说《莫道天山远》来读。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新疆兵团”,是我国计划单列的省部级特殊区划,由兵团实行统一分级管理,“师和市”“团(场)和镇”党政机构设置均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职责,实行党政军企高度统一的特殊管理体制。杨蕾去的红旗团是隶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是个团级单位,和我以前待过的部队一样,我在部队也整整待了八个年头。可能都源于部队基因的原因,看到小说里面的人和事带有的部队元素都比较多,让我读这本小说时被带入感更强些。小说中,七月为了摆脱感情的困顿,毅然决然孤身走天山红旗团,小说以七月这条主线,以亲身经历的兵团故事和兵团事故展开。尤其是七月在去做红旗渠工程报道时,在大峡谷遇上沙尘暴的经历,在托克拉克湖经历山洪暴发使得湖大坝多处溃坝决堤,大家一块众志成城抗山洪抢险的场景描写让人历历在目,画面立体感特别强,部队元素爆满。也让我这个读者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复。作者用写实的手法,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红旗团大地,讲述红旗团会员及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艰苦奋斗历程,反映新时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巨大变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讲述故事过程中能把新疆的很多地方特色文化元素很好地融合到小说中来,甚至很多兵团招商引智惠民政策都能一一道来,并且一点违合感都没有,这不得不佩服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处理文字的技巧很了得。通过这部小说,也深刻地体现了作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生代的新时代青年七月、艾克木、冯玉坤南小满夫妇等对新时代兵团建设的文化情怀与责任担当。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独特性,在中国的历史和未来的民族复兴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兵团“屯垦戍边”的硬核使命下,他们秉持着军垦传统的精神,不畏艰难,坚守边疆,将边疆的荒芜地变成了繁花似锦的绿洲,将新疆的面貌改变得焕然一新。这种坚韧不拔的使命精神和对国家和地区的无私奉献,为新疆的繁荣与稳定,以及中国的国防和社会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
杨蕾的长篇小说《莫道天山远》,延续了老一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的精神,展示了兵团新生代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体现了兵团人顽强奋斗的精神风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的工作不仅令新疆地区焕发出新的生机,也为中国的国防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持。兵团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尊重。他们是国家安全和繁荣的守护者,是中国坚守边疆的英雄。我们也应该借鉴他们的坚韧和创新精神,推动我们自己的事业和社会的进步。同时,通过杨蕾的《莫道天山远》,也让我们通晓了不少新疆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以及新疆美丽的山川与饮食风味。当然,还有诸多惊喜,有待各位去品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