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08月02日

黄平县:

“1+3”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亮丽名片

本报讯 (通讯员 黄民宣) 近年来,黄平县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为抓手,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文旅融合、文创融合、电商融合,积极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亮丽名片。

“民族团结+文旅”。创新“民族团结+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模式,以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作为增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抓手,在旧州古城、飞云洞和重安三朝桥等景区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氛围,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传有机嵌入融入景区景点。利用各种重要法定节假日,组织各类各级民族文化传承人和民族盛装队伍到旅游景区文物景点进行展示展演,形成一条旅游和民族文化宣传相融合的观光线路。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深入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广泛开展富有特色的民族歌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非遗传承项目展示等文化活动,以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分享式的鲜活做法,让游客切身感受当地人文气息和民风民俗,深刻感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增进各民族团结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团结+文创”。突出“文化为媒、产品为介”理念,充分发挥民贸企业和民族传统手工艺企业的作用,将苗族银饰、蜡染、刺绣等传统技艺与代表民族团结的石榴籽相融合,依托“石榴仔”形象,联合设计院开发出香囊、丝巾、服饰、包包、壁画等民族风文创产品,并与50余家企业合作,以直播、直供经销点等销售模式,以点带面,真正做到让消费者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推手,让民族文艺产品成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纽带。

“民族团结+电商”。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积极发挥互联网和新媒体优势,搭建“且兰遗风”“苗丫丫电商”等公共品牌和电商渠道,并通过直播的方式销售民族地区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让互联网成为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的最大增量。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公众号等各类社交媒体与平台做好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非遗文创产品宣传。截至目前,已有511人加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队伍中,成立苗族刺绣工作室50余个、苗族银饰制作工作室100余个、蜡染工作室23个、苗族泥哨工作室5个。

--> 2024-08-02 黄平县: 1 1 黔东南日报 c262881.html 1 “1+3”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亮丽名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