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08月04日

我州“四个强化”推动“巾帼家政进农村”

本报讯 (记者 王道东) 今年3月份以来,我州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发挥妇女在家庭的独特作用和优势,将妇联作为牵头单位,以“巾帼家政进农村”为抓手,围绕“四净两规范”(即房前屋后净、院内净、室内净、厨厕净,生产生活垃圾规范收集、畜禽养殖规范有序),深入发动各级妇联组织和妇女群众,在全州安排部署农村家庭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农村家庭环境卫生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强化安排部署。自3月6日召开全州启动会议以来,16个县(市)及各乡镇(街道)、村(居)陆续通过召开部署会、宣传会、院坝会等不同形式在全州进行安排部署,形成了农村家庭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州、县、乡、村“四级联动”网络全覆盖,“巾帼家政进农村”拓展了家政服务的范围,弥补了农村家政服务薄弱环节。

强化家政培训。为持续深入推进该项工作,各县(市)妇联多措并举,主动宣传动员,以“巾帼家政进农村”活动为载体,干给妇女看、带着妇女干,整合各县(市)家政服务公司资源,组建农村家庭环境卫生整治服务队,落实包保镇(街)、村,统一进行培训。并采取“理论+实操+入户整治”培训模式,带上政策宣传和家政服务深入乡镇、村(社区)及农户家中,深入实施“巾帼家政进农村”技能普及培训,将村“两委”成员、村居妇联主席、妇女代表等纳入重点培训对象。通过以点带面形式培育农村新生活理念和技能,从根本上解决妇女群众收纳不规范、整洁意识不强等问题,不断提升农村妇女管家爱家治家能力和美化净化优化家庭环境水平。

强化示范引领。以全州415个传统村落及旅游村寨为重点示范区域进行整治,以示范创建推动整治成效。例如:雷山县达地乡制定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流动红旗”评选办法,实行“周周评比+网格化管理”模式,以村(居)为单位对季度累计评分排前五名“卫生文明户”发放小奖品、颁发流动红旗等方式进行激励。台江县施洞镇小河村由村民议事会结合村情实际,制定“姑妈公约”,成立“姑妈议事会”,引导姑妈们带领家庭成员主动参与农村家庭环境整治、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

强化就业带动。将开展“巾帼家政进农村”与带动妇女创业就业结合起来,切实推进家政技能培训和妇女就业互融互促。充分发挥“巾帼家政进农村”作用,对有家政就业意向的妇女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妇女创业就业能力。目前,全州通过开展“巾帼家政进农村”技能普及培训带动农村妇女进城务工就业1900余人。“巾帼家政进农村”一方面推动了农村家庭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另一方面为家政市场和妇女群众搭建起“双向奔赴”的桥梁。

活动开展以来,妇联为广大妇女提供了“要理家、如何理家,到会理家”的新思路,广大农村妇女从被动参与向主动参与转变,不断增强农村家庭主体责任,持续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截至目前,开展宣传教育活动1250余场,家政技能培训360余次,带动60.8万户家庭参与家庭环境卫生整治。全州217个乡镇(街道)、2436个村(居)实现70%以上家庭达到“文明卫生家庭示范户”标准,一批“美丽家园·美丽庭院”示范村通过家庭环境卫生整治与生态、产业有机结合衔接乡村旅游,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

--> 2024-08-04 1 1 黔东南日报 c263030.html 1 我州“四个强化”推动“巾帼家政进农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