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韦繁林 张倩) 今年以来,从江县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围绕基层基础“强双基”,聚焦“减负、增收、提质、拓渠、优考”等方面工作,持续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进基层党建全面提升。
多举措夯实基层战斗堡垒。实施“党建引领”工程,落实强基层基础16条措施,不断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推进县级领导包保责任制,由20名县领导包保联系20个乡镇(街道)、13名县委常委联系13个弱村党支部、34名县级干部联系后进和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抓整顿提升工作。高标准打造6个县级农村精品党建示范点及2条“党建精品示范线”,并在每个乡镇(街道)分别打造2个以上党建示范点。整合闲置资源,争取帮扶资金及革命老区转移资金等,建设村级党群服务中心32个、盘活党组织活动阵地33个,全面提升234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软硬件”设施。深入开展“排队抓尾、双整双创”行动,对37个后进党组织及12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制定整顿提升措施并严格落实。
狠抓村干部队伍建设。以每村至少3名后备力量的标准储备致富能手、退役军人和大学毕业生等后备人选1137名。统筹县直部门事业编制招录49名本地户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任职,培育专职化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实施干部学历能力提升工程。向贵州开放大学申请绿色通道,帮助解决学费高等问题,为837名在职村干及村级后备力量提升学历。建立村干部学历提升津贴机制,对在职取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的,在原村干部报酬待遇的基础上增发学历津贴。坚持按需施训。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培训480名村党组织书记及后备力量队伍,实施“党组织书记讲党课”600余人次,组织乡镇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村党组织书记31人到州内先进村学习。同时,以跟班、跟岗锻炼等方式,提升村干部和后备力量综合素质。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选派17名干部参加州级乡村振兴农村领军人才培训,举办县级农村领军人才培训班2期培训139人;培训致富带头人、名绣娘、乡村文化旅游人才、电焊工等3376人。发展劳务经济。投入衔接资金4192.41万元实施“以工代赈”项目73个,200万元以下的农村基建项目由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以工代赈”方式承接施工,增加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下江镇秋里村通过“新媒体+”运营模式开通“秋里人家”微信小商店,发展百香果产业,年收入达70万元;西山镇小丑村立足于“兴农商城”电商平台,销售脆糖李、蜂蜜等农产品,年收入达65万元。推动村企抱团发展。鼓励整合村级土地、资金、资产等入股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从江县岜沙村、占里村、加车村等以景区资源入股旅游企业,发展集体经济;上皮林村、洛香村、贯洞村等以土地资源入股龙头企业,发展百香果产业;岜沙村、上皮林村均实现集体经济收入超100万元。
提升村级治理效能。全县划分网格732个,配备网格员741名,网格内建立党小组730个,划十联户8738个,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使党的领导体现在基层治理最末梢。重点推进“全程代办”服务。在网格管理的基础上,结合厘清村组织应尽之责和应减之负事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便民服务、民意收集、矛盾调解等通过“村级代办”或分办流转,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实现“全程代办”服务。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有效遏制农村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