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舒舟) 眼下,正值包菜采收季节。笔者走进岑巩县思旸镇磨寨村特色蔬菜种植基地,只见一棵棵排列整齐的包菜圆润饱满、碧绿如玉,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忙着采摘包菜、装筐外运,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听说村里的包菜要请人采收,我一大早就过来了,每天100元工钱。从包菜种植、施肥、除草,到采收,我都在这里干活,一个月能赚3000元左右。离家近又有收入,我很满意。”磨寨村村民姚本珍高兴地说。
近年来,磨寨村不断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种植特色蔬菜产业,积极拓宽销售渠道,确保产销动态平衡。今年以来,发展平头包菜20亩,亩产5000公斤以上,均价1.75元/公斤,产值达17.5万元;发展菊花黄心菜4亩,亩产2000公斤左右,保底价3元/公斤,产值达2.4万元。今年磨寨村的产业发展已辐射带动2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发放劳务费3万余元,有效促进群众增收。
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近年来,思旸镇始终以党建为引领,把产业发展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以“支部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发展三个产业组团,建设六个党员示范基地,不断夯实农业发展根基,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该镇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巩固水稻制种面积、发展辣椒、山羊、“石花猪”等产业,预计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406万元。发展青口白、莲花白、豇豆、生姜等特色蔬菜种植69亩,预计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32.35万元。通过强化示范带动,2023年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共140万元,带动群众务工1.5万人次,促进群众劳务增收。
如今的思旸镇,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业宜居、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备注:1亩=0.0667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