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熊俊 李洁 夏恒) 近年来,麻江县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契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三级联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优质卫生人才、优质医疗技术下沉,提高基层防病治病能力,方便基层群众就医。
乡镇卫生院在县域医疗体系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医共体改革的关键节点。2022年,作为贵州省第一批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试点的谷硐镇中心卫生院,以打造县域医疗次中心为契机,逐步补齐医疗基础设施短板,优化整合医疗资源,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通过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我们增设胃肠镜检查室、皮肤科、麻醉科等11个综合科室,配备胃肠镜、四维彩超等一批设备,每年组织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谷硐镇中心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院长邹荣国介绍说。
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中,依托“总院+分院”模式,总院胸痛中心在谷硐镇中心卫生院建设了胸痛救治单元,同时与总院打通急性胸痛患者救治的绿色通道,提升了救治成功率。
“今年上半年我院胸痛诊室在接诊过程中共接诊患者1012人次,在接诊过程中发现高危胸痛患者共计16名,在诊疗过程中成功识别转诊到医共体总院溶栓患者1名,专科诊室通过快速的识别、诊断、用药转诊,极大地提高患者的救治以及成功率。”谷硐镇中心卫生院胸痛救治单元负责人王大勇说。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让总院和分院联系更紧密,总院通过完善远程医疗服务协同体系,将“隔空把脉”带到患者床前和医生身边。“2023年以来,我院开展了60例远程会诊、43例科间会诊,让基层老百姓在我院就能享受到县级专家的诊疗服务。”谷硐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王江雷说。
随着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目前,该院辐射周边5个乡镇,服务人口5万余人,收治病种136种,住院病种124种,手术病种34种。2024年上半年,谷硐中心卫生院门诊接诊总量达3.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4.26%;住院病人1874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5.57%。
在全面完成谷硐镇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的同时,2024年,麻江县自筹资金启动宣威镇中心卫生院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正在建设的宣威镇中心卫生院县域医疗次中心识别和初步诊治的常见病病种数达到136种,收治住院病种数达到110种,共开展手术病种31种。该县域医疗次中心建成后将覆盖周边乡镇的数万名群众。
“今年上半年,我院门诊接诊总量达2.52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42%,住院病人875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3.5%,医疗收入345万元,较去年增长了12%。”宣威镇中心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院长金化培说。
随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不断推进,村卫生室的医疗条件也在进一步改善。贤昌镇贤昌村300多平方米的卫生室里,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公共卫生室、药房等功能齐全,中医阁里配置了电子针疗仪、艾灸仪、火罐等中医诊疗设备。随着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麻江县80%以上村卫生室均能掌握4类8项中医药适宜技术,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获取“简、便、验、廉 ”的中医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