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吴芊芊) 夏日炎炎,走进凯里市万潮镇荷花村代加工车间,看到工人们正在娴熟而忙碌地加工电子元件,剪脚、检测、分装……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中,凯里市瑞禾农投集团采取“公司+党支部+车间+群众”模式,立足帮扶村荷花村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村级闲置房,积极联系贵州一三科技有限公司的扶贫代加工车间落户荷花村,大力发展电子元件代加工新业态,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的就业“难题”,全面带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给村民“盼”来了生机,“迎”来了希望,实现让群众在家门口“挣钱、务农、顾家”三不误。“自从村里建起了车间,在这里打工挣钱比以前方便多了,日子也越来越好过。”村民真情吐露心声。
自今年4月落户以来,“微车间”不断发展壮大并发挥了“大”作用,带动20多名困难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促进就业群众每人每月增收2000余元,为村集体创收5000余元。一业兴带动一方富,后续“微车间”将继续扩大规模,让更多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为乡村经济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