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龙思全 杨育森 通讯员 潘仕创 周燕
佛山与黔东南,虽山海相隔,却因共同的发展愿望紧密相连。2021年以来,两地党委政府就进一步谋深做实产业、劳务、消费等方面协作工作多次对接交流,佛山市各行业人才以及广大企业家跨越千里,积极投身黔东南建设与发展,以各种方式参与乡村振兴,努力探索山海共赢共富的新路子。
近日,在佛山-黔东南东西部协作产业园,入驻企业正忙着装修厂房。微致(贵州)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是该产业园的3家入驻企业之一,主要从事医疗器械、消毒用品等生产和销售。
“从今年6月份开始进场装修,已经完成地板、地面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和装修。”该公司副董事长李兴泽告诉记者,争取在8月底之前完成装修,预计9月份投产,投产后全年产能可达到3000万元。
佛山-黔东南东西部协作产业园项目占地110亩(1亩=0.0667公顷),整体位于从江县洛贯经济开发区,由佛山市南海区重点企业与市属国资公司成立合资公司,黔东南州金锐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专项负责产业园开发。
7月25日,产业园第二阶段施工启动,将建设两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总投资4300万元。黔东南州金锐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浩宏说,第二阶段计划建4栋标准厂房,预计今年内完成主体封顶,明年年初交付使用。
据介绍,产业园建成后年产值将达到2.5亿元,年税收2400万元,可解决当地1500余人就业。重点引入具有黔东南本地资源特色的民族医药、大健康生物、特色食品及上下游配套服务产业,力争通过产业载体开发带动区域的产业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打造粤黔东西部协作典范。
2021年,广东和贵州两省签订了《“十四五”时期粤黔东西部协作协议》,根据国家新阶段东西部协作调整工作部署,佛山市三水区与黔东南州岑巩县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
“听老师说,如果培训表现得好,还能被推荐到佛山就业呢!”在岑巩县2024年东西部劳务协作“订单式”叉车培训班上,培训学员罗仁德激动地说,“我接到社区发放的培训通知后,就想来学习叉车技术,打算今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聚焦“三水所有、岑巩所需、双方所能”合作战略,围绕产业就业、招商引资、劳务协作、人才支持、消费帮扶、民生事业等领域,两地深化互动协作,实现区域优势互补、联动发展。三水区已有3个镇(街)、5个村(社区)、6家企业、1个社会组织、4所学校、3家医院,与岑巩县相关单位建立了22对结对关系。
三水区与岑巩县“结亲”以来,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配套、乡村振兴示范典型打造等方面实施帮扶协作项目45个;帮助岑巩县培训“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 等技能人才1794人次;通过针对性培训、举办专场招聘会、援建就业帮扶车间等举措,累计帮助岑巩县农村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和劳务输出带动就业7933 人;共选派党政挂职干部4名,选派20余名医疗、教育等专业技术人才,帮助岑巩县补齐产业、医疗、教育等方面短板。
山,依着海;海,润着山。一项项举措、一件件实事、一组组数据,见证了一场“山呼海应”的“双向奔赴”给岑巩县带来的新变化,诠释着山海相连情谊深的生动实践。
同饮一江水,山海一家亲。从2021年至今年5月底,佛山市共投入财政援助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34.7亿元帮扶黔东南,佛黔两地共建15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和1个工业园,支持10个工业园区加快发展。并推动黔东南州20所职业学校与大湾区118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超过6000名学生前往大湾区企业实习、就业。在佛黔两地选择岗位多、待遇好、保障可靠的46家企业作为黔东南州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基地,实现“一县一企”全覆盖。引进大湾区重点产业项目401个、优强企业219家。共引导新增注册落地企业128家,实际到位投资额37亿元,培育壮大本土企业13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