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08月12日

以更有力举措增强民生获得感

—— 当前抓改革促发展观察之五

○ 新华社记者 樊曦 叶昊鸣 周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

发展向前,民生向暖。各地各部门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实落细一项项改革举措、一张张“民生清单”,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强化资金政策支持,夯实民生之基

“好消息!200套吉州窑茶具售卖一空,还接了11张订单,接下来有的忙了。”前不久,张慈慧从深圳文博会参展回到江西,给团队成员带来了好消息。

从大一起,张慈慧就加入了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吉州窑非遗创业班。毕业后,她和14名同学选择继续留在学校创业。学校为她们提供了指导老师团队、免费场地、2万元创业启动资金,以及5年内继续在吉州窑景区落地孵化的机会。

“近年来,学院通过地方特色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孵化了许多创新创业团队。”吉安职院吉州窑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刘晨说。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决定强调“优化创业促进就业政策环境,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各地各部门向改革要动力、要办法,打出一系列政策“组合拳”:

中央财政今年安排就业补助资金预算667亿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提出11条稳就业政策举措,其中明确整合优化吸纳就业补贴和扩岗补助政策,合并实施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和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四川将强化稳岗拓岗作为促就业的重点,鼓励企业释放更多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江苏实施社会化岗位拓展行动,开发岗位不少于10万个;广西开展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等技能培训……

今年以来,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持续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上半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98万人,同比增加20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8%。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投入力度,彰显民生温度。

上半年,各级财政部门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基本民生财力保障,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697亿元,同比增长4.2%;城乡社区支出10472亿元,同比增长8%;教育支出20291亿元,同比增长0.6%。

“加大民生投入,应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注重立足长远、为民谋利,寻求最大公约数,以务实管用、可行有效的改革举措,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龙海波说。

聚焦急难愁盼,回应民生关切

首次对连续参保给出激励政策,放开放宽参保户籍限制,进一步扩展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范围……《关于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8月1日公布。

病有所医、医有所保。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黄华波表示,指导意见明确了强化常住地参保、健全激励约束、完善筹资政策等机制,参保人可以享受更多红利。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问题清单”就是“改革清单”。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托幼养老、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推出更多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才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咸香鸡、咕噜肉、茄子肉丝……午饭时分,广州市荔湾区南源街道桐乐社区饭堂里饭香扑鼻。

“这里的师傅做饭特别照顾老年人的口味,饭做得可口,价格又实惠。”年过八旬的杨欣慈几乎每天都在这里吃饭。

在桐乐社区饭堂,老年人吃两荤一素套餐为14元。像这样的长者饭堂、社区饭堂,广州共有1400余个,覆盖全市街道、村居,“中心城区10至15分钟、外围城区20至25分钟”的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决定强调“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要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等。

今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19.4%,城镇退休职工按照人均3%的水平提高基本养老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细化医改“路线图”;《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对今后5年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作出明确部署……

(下转第三版)

--> 2024-08-12 —— 当前抓改革促发展观察之五 1 1 黔东南日报 c263941.html 1 以更有力举措增强民生获得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