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从医疗、养老到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一项项暖心举措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高质量发展,创造更美好生活
清晨,云南丽江华坪县荣将镇龙头村村民忙碌在郁郁葱葱的芒果树间,龙头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了芒果。
华坪县地处金沙江畔,曾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因无序开发,生态一度遭到破坏。如今,通过有序关闭矿井,依托光、热、水资源,推广芒果种植,华坪实现由“黑”向“绿”的转身。目前,华坪芒果种植面积45.9万亩,年产量44万吨,年产值28.6亿元。
“种芒果后,山绿水清,钱袋子鼓了。”曾是煤矿工人的村民李德福是全村最早种芒果的一批人之一。看着自家的芒果树,他由衷地说。
保护生态环境,是创造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环。
近年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建立环保督察工作机制,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编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一项项有力改革举措成绩斐然。今年6月1日,《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开始施行,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步入新阶段。
山东德州宁津县柴胡店镇王世英村的泥鳅养殖基地,一条条活蹦乱跳的泥鳅,寄托着村民们致富的希望。
一大早,国网宁津县供电公司电力运维人员朱建智就开始巡视线路,检查村里的生产用电设备。“通过电网改造升级,村里安装了两条全自动生产线,开展泥鳅深加工项目,还集资打造了占地78亩的飞蝗养殖基地,带动村民就业增收。”朱建智说。
近年来,我国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城乡居民收入比不断下降,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改善。
围绕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决定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并对“优化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加快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等作出具体部署。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
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加强低收入人口认定和动态监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更好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一项项改革成果,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
民生虽小事,枝叶总关情。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齐心协力,锚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任务,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必将绘就幸福民生新画卷。
(新华社北京8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