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08月14日

凝心聚力谋改革 真抓实干促发展

—— 访州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龙青松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娅琳 吴义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部署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这为抓好发展改革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州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龙青松接受采访时表示,全州发改系统坚持把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部署要求,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结合职能突出抓好四个方面工作,积极为推动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是聚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支撑。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持续推进我州国有企业改革,深入开展民营经济服务提升行动,建立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形成一批一流企业。着力服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完善社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围绕要素市场化配置,深化水资源、能源、交通、环保等领域价格改革,更好发挥价格引导机制作用,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健全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现代物流管理机制,推动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按照国家、省关于建立民营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要求,积极开展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研究,不断完善信用工作机制,更好服务民营小微企业融资。

二是聚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强劲动能。围绕省“六大产业基地”和省支持我州硅精深加工(玻璃为主)、民族特色食品及民族医药产业发展契机,深入分析市场趋势,强化产业链研究,构建产业链全景,抓好招商工作机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做大做强我州主导产业。持续优化争资争项工作机制,着力完善园区交通、用气、用电等配套设施建设,补短板、强弱项,解决产业发展难题,促进园区经济加快发展。建立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机制,发挥比较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着力培育壮大低空经济、新能源材料等产业。深化碳汇交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等机制改革,积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三是聚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发市场活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审批代办服务机制和重大重点工程项目联审联批机制,加快项目落地开工。加强政府投资分类管理,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和项目建设土地、能源、水、资金等资源要素服务保障机制,强化项目督导服务,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加大产业招商力度,落实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持续推动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更好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推出一批标志性示范项目。用好“村超”“村BA”品牌效益,积极培育更多消费新业态新热点,进一步促进文旅、康养、养老托育、家政等服务消费提质扩容。

四是聚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新空间。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立健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要素自由双向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城乡深度融合发展。扎实推进“3个100万”,加强凯麻同城核心引领,完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补齐城市建设短板,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聚焦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产业转移示范区、生态旅游康养区、双向开放先导区、共同富裕试验区“四区”定位,依托区位优势,加快完善内联外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在主动服务和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找定位、抢机遇、用政策、抓发展。用好丰富能矿、医药等优势资源,依托高新区、经开区、园区、陆港等开放型平台,加强与大湾区等地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积极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生态旅游康养区。深化国家消费帮扶重点产区建设,推动在东部地区建设黔东南农特产品销售专馆专区,加快布局省外仓、海外仓,大力推动“菜篮子”基地直供东部地区,助力黔货出山。

--> 2024-08-14 —— 访州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龙青松 1 1 黔东南日报 c264800.html 1 凝心聚力谋改革 真抓实干促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