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余天英
近日,2024年贵州“村超”总决赛在榕江县落幕。这场包含了足球、歌舞、美食等元素的视听盛宴,吸引八方游客汇聚球场的欢腾画面,依然在许多人的脑海中盘旋。作为一项于2023年火遍网络、火出国门的乡村足球赛事,“村超”在2024年热度不减、活力四射,依然保持了现象级的火爆。而在相隔千里之的广东佛山“西甲”也备受社会关注。虽在地域、环境、参与人群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它们所展现的足球精神与魅力,却同样令人动容,共同编织了一幅丰富多彩的中国足球画卷。
贵州“村超”没有没有专业的裁判和教练团队,球员中很多都是当地村民组成,他们中有农民、工人、教师、学生等各行各业的人士。在“村超”的赛场上,我们看到了足球最本真的模样,感受到了那份纯粹与热情。这种纯粹的足球精神,正是“村超”能够吸引众多观众和球迷的关键所在。
除了草根性外,“村超”还融入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在赛事中场休息时,观众还能欣赏到侗族大歌、苗族舞蹈等精彩的文艺表演。“村超”的火爆让更多人了解并关注贵州的民族文化,增强了当地村民的文化自信,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村超”的举办不仅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村超”牵手“英超”及开展系列“一带一路”国际邀请赛,在国内外受到良好反响,被誉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生动诠释”,全网浏览量超700多亿次,助力榕江全县接待游客1169.2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30.7亿元。从“流量”到“留量”,从“乐子”到“路子”,“村超”持续火爆的背后,是锲而不舍的探索创新。
佛山“西甲”这项由佛山三水民间自发举办的11人制成年男子业余足球赛,自2002年创办以来,已经走过了22年的历程,从最初的12支本土球队扩容至32支湾区劲旅,俨然有了“湾区小世界杯”的派头。2024年1月,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正式公布首批群众“三大球”精品赛事案例,佛山“西甲”上榜,形成贵州有“村超”,广东有“西甲”的品牌效应,成为佛山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西甲”的参与者主要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产业工人,他们白天是工厂的工人,晚上则化身为绿茵场上的足球健将。这种身份的转变,不仅让他们在工作之余找到了释放压力的方式,更让他们感受到了足球带来的快乐与激情。在“西甲”的赛场上,经常可以看到健力宝、美的、凤铝等佛山本土知名企业组队参赛的身影,这些企业的参与不仅提升了赛事的知名度,也进一步彰显了佛山制造业大市的特色。
“西甲”的成功,得益于其独特的办赛理念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赛事主办方始终坚持“以球会友、以赛促情”的宗旨,通过足球搭建起产业工人之间交流互动的平台。同时,在每个比赛日中场间隙打造全新系列“西甲之夜”,融入粤剧、功夫、龙舟、龙狮等岭南传统文化元素,让观众在享受足球盛宴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无论是“村超”联赛中村民们的质朴与坚韧,还是“西甲”中球员们的热爱与激情,都让我们感受到了足球运动的独特魅力和无限可能。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足球风格相互映衬、相互补充,共同展示了中国草根足球的蓬勃生机和无限可能。它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诠释着足球的多样性和精彩,激励着无数足球爱好者勇往直前、追逐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