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08月14日

平溪镇:

创新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本报讯 (通讯员 程菁菁) 近年来,黄平县平溪镇坚持“政府引导搭台,村集体主角唱戏”的原则,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打基础、强堡垒的重要抓手,通过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模式,着力打破各自为战、分散发展的传统思维,以“聚拢五指、攥紧拳头”之举,蓬勃发展,走出了一条“强村带弱村 抱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途径。

以强带弱,助推“加速跑”。平溪镇大寨村群山环绕、河水甘甜、林木繁茂、空气洁净,这些优越的生态条件,赋予了黑木耳良好的生长环境,镇党委、政府便决定在食用菌上下功夫,将自然资源变为产业优势,带领探索“食用菌+”发展模式。由于黑木耳种植技术较复杂,镇党委、政府便决定以大寨、农丰村为试点,“以强村带弱村”模式,待这2个村的黑木耳种植技术、收益分红各方面都成熟稳定后,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在全镇7个行政村全面铺开,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如大寨村可以采取技术投入支持红龙村发展食用菌,收入按比分配,既解决红龙村村集体经济发展技术短缺,又拓宽红龙村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截至目前,平溪镇通过“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组织方式,一是在大寨村通过集中流转土地建设200亩黑木耳基地,二是在农丰村通过集中流转土地46亩,项目总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32.5万元,利益联结170户,每年分红1000元。

抱团发展,下好“一盘棋”。为解决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面临土地少、资源少、底子薄的困境,平溪镇探索“各村+企业”抱团发展模式,着力盘活各村土地资源,采取少量引种、多点试验、循序渐进、逐步推广的方式,由于高粱具有耐旱性强、品质好、产量高等特点,特别适合大面积推广,因此引进增产幅度大、经济效益可观的酒用高粱,把酒用高粱种植作为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促进群众增收的新引擎。今年年初,平溪镇以农丰村优质红高粱基地为支撑,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在农丰村韩家院建立高粱育苗基地一个,占地约2.6亩,统一采用漂盘育苗的方法培育高粱苗,分发给5个村示范点,再由村示范点分发给农户,分别为漂浮盘育苗1.2亩和地栽撒种育苗1.4亩,合计可供苗约150余亩。今年,平溪镇高粱种植总面积400余亩,预计总产量130余吨,亩产值2200余元,总产值90万元以上。

联村共建,传授“致富经”。近年来,平溪镇依托县域肉牛全产业链“核心链条”机遇,充分利用扶农资金和金融政策,发动党员群众、返乡能人、产业大户,投入肉牛养殖项目。第一批平溪镇养殖规模30头海福特优质能繁母牛,项目落地于农丰村,县乡村振兴项目帮扶资金50万元整,已寻得主体落实20头,截至目前,新生牛犊18头,完成5头企业回购,回购价每头1万元;另外10头目前已在红龙村寻得合适的养殖主体承接。此外还利用红龙村砖厂闲置地,谋划肉牛集中养殖产业园,采取“集体+农户”组织方式,实现抱团集约发展,确保肉牛产业转型升级。截至6月份,平溪镇存栏数3530头、出栏866头。今年新增养牛场5个,其中2个已经完成修建,预计新增养殖场能容纳250余头牛。

图为大寨村黑木耳基地。

(备注:1亩=0.0667公顷)

--> 2024-08-14 平溪镇: 1 1 黔东南日报 c264830.html 1 创新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