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08月16日

黎平县龙形街道:

将“微田园”建成群众“增收地”

本报讯 (通讯员 吴益美 石芳 姚进忠) 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黎平县龙形街道通过异地置业方式,大力发展蔬菜种植项目,让荒废地变成菜园地、让菜篮子变成钱袋子、让“微田园”变成搬迁群众的“暖心田”。

龙形街道聚焦核心要素、关键要素、时效要素,按照街道主建、社区管理、农户参与的“三级共建”原则,成立易搬社区“微田园”工程建设专班,定期研判解决难点堵点问题,统筹项目建设中人、财、物等资源保障供给。近年来,整合资金138.5余万元,由工作专班统筹调配用于扶贫“微田园”项目建设,实现“1+1+1>3”的叠加效应。

建立“农业部门推介品种、农技专家蹲点指导”机制,选派街道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专员定点开展种、防引导及后续管护培训,指导搬迁农户采取间作、套种、轮作技术,多层次、多作物立体种植优质绿色蔬菜,在提高农作物产出率的同时提升土壤肥力。截至目前,培训搬迁群众92余人,免费推介供应优良白菜、辣椒、西红柿、黄瓜等时令蔬菜品种8类。

按照地貌、地势等实际情况将建成的扶贫“微田园”划分编号,免费分配给有耕种意愿的搬迁户在约定范围内管理、经营、收益。目前,已有100余户认领耕种。明确安置点各楼栋长或党小组组长兼任“扶贫微田园”对应耕种片区管理员,跟踪各个“扶贫微田园”使用情况,发现弃耕和认耕30天后仍未耕种的,及时组织社区安置点相应群众代表、监督委员、驻村干部召开会议审批调整,并报街道备案。将楼栋党员、群众吸收进联护小组,通过党带群、强扶弱,促进党群“联姻”,共同开展农事生产、田园管护、农具维修等工作。目前,成立劳务互助协作组40个,联结群众1000余人。

--> 2024-08-16 黎平县龙形街道: 1 1 黔东南日报 c264526.html 1 将“微田园”建成群众“增收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