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08月19日

稻香飘万家 良种护粮安

—— 岑巩县坚定信心走好新时代种业振兴“稻”路

○ 通讯员 周燕

秋意染丰年,稻黄田畴香。时下,岑巩县4万余亩(1亩=0.0667公顷)制种水稻陆续进入了成熟期,满目秋实的丰收盛景不仅点缀秋日的田野,也甜了稻农们的心。

在岑巩县凯本镇平牙村的水稻制种基地,遍地金黄,沃野似锦,一串串饱满低垂的稻穗正静静地等待着颗粒归仓。

“今年,我种植的90多亩又香优龙丝苗品种,还有五六天就能收割了,一般5台大型收割机1天就能全部收完,预计亩产鲜谷200公斤以上。”凯本镇平牙村制种大户白珍珍说,订单种植的又香优龙丝苗品种虽然产量不高,但价格较好。现在,村里建有种子产地初加工服务中心,收割的鲜谷就近运入该中心进行集中高效烘烤、筛选和初包装后,就统一销售给公司,不仅种田变轻松了,收益也有保障。年成好的话,一亩地能赚取800元左右。此外,产业每年需付出土地租金36000元,共吸纳1000人次就近务工增收10多万元。

整合资源优势育良种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小小的一粒种子,一头连着国家战略,一头连着百姓生活。聚焦粮食安全国家战略和保障农户持续稳定增收,依托全县16万亩水田、49个200亩以上坝区、18个千亩以上坝区、49年的发展积淀和良好的自然隔离条件,岑巩县抢抓国家“打好种业翻身仗”“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等战略机遇,锚定种业强县目标,坚持把水稻制种作为“一县一业”、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来抓,采取“引主体、强支撑、优模式”的方式,在项目谋划、规划布局、基地建设、技术服务、加工销售、科研攻关、政策资金争取等环节持续发力,统筹推进产业基地宜机化改造、灌排设施提升、耕地质量提升等工程。近年来,岑巩县大力实施制种基地补短板项目建设,目前全县已完成2.65万亩的土地整治、土壤改良、排灌沟渠维修、防洪堤砌筑、拦河坝建设等工程,全力推动水稻制种产业实现宜机作业、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岑巩县先后获得“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国家级制种基地奖补大县”等授牌命名和政策支持,制种面积常年稳定在3万亩以上、年生产稻种700万公斤以上。

“县企共建”构建“育繁推”全产业链

为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不断厚植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2021年5月,岑巩县与全国水稻种业头部企业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开展全面战略合作,采取县企合作共建的模式,共同出资组建“育繁推”一体化运营公司——贵州兆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依托产业链头部企业的科研、资源、技术、信息、市场、管理等优势,岑巩县立足资源与基地“两大基础”、聚焦企业与群众“两大主体”、紧扣创新与人才“两大核心”、突出品牌与推广“两大动能”,全力走好规模带动之路、技术创新引领之路和全产业链发展之路。

依托国家制种大县奖补资金,近年来,岑巩县累计撬动金融资本4.4亿元和农业现代化基金1.5亿元投入到杂交水稻“育繁推”一体化发展上,通过“育繁推”一体化项目的实施,目前,贵州兆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岑巩建设了10个乡镇产地种子生产加工服务中心、1个现代种业供应链中心、1个水稻制种研发试验基地、1个水稻优良品种示范基地,实现了本土自主研发、岑巩基地生产、就近烘干精选、就地加工包装的产业转型发展。

“现在,我们公司自种和从大户手中收购来的稻种,经过精选机高效除杂去瘪、全自动包装机进行小包装,打上防伪追溯码等产品信息后,才销往省内外。”贵州兆丰种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龙介绍,“育繁推”一体化项目的实施,让岑巩初步实现了从传统代制的“麻布袋卖种”向精加工的小包装自主品牌转变,减少了市场中间环节,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促进了产业提质增效。

通过与中国种子集团公司、中国水稻研究所、贵州农科院、贵州大学等开展科研合作,贵州兆丰种业有限公司在岑巩成立了贵州兆丰农作物科学研究院,建立了杂交水稻制种科研基地,聘请中国工程院胡培松院士为种业发展顾问,杂交水稻育种专家常驻岑巩,立足产业需求,在田间管理、品种选育、品种提纯等方面联合开展科技攻关、精准提供科技服务、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杂交水稻制种产业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带动岑巩及周边广大农户共同走上增收致富“稻”路。

目前,贵州兆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岑巩建有育种科研基地60余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300亩、看禾选种基地120亩,有制种品种37个、试验试制品种218个,贵州省农科院审定的岑巩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制种水稻品种2个。2023年,公司生产的自有品种销售量已达80%以上。今年公司制种面积3万余亩,预计销售收入接近1亿元。

“以强带弱”打造山区产业集群

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推行科技专家“巡回式”服务、农技人员“分片包干式”服务、社会组织“套餐式”服务,全面推行“农业政策性保险+地方特色保险”,打造“订单种植+标准化生产+统购统销”全产业链条等,岑巩县构建了以注溪镇周坪水稻制种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为核心、以龙江河沿岸及岑江公路沿线为两翼的“一核两翼”水稻制种发展格局,集中打造了腊恰畈、磨寨、祝坝、亚林等10个“千亩产业园”。

2024年,全县累计培育制种“土专家”85人、制种生产企业5家、制种专业技术干部295人,643户水稻制种农户共发展水稻制种面积4.01万亩,预计生产种子800余万公斤以上,总产值可达2.4亿元。产业惠及除客楼镇外的11个乡镇(街道)66个村1.8万户农户,并同步辐射带动周边的镇远、三穗、天柱、玉屏等地发展水稻制种2万亩以上,创造了“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山区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目前,岑巩县已成功跻身全国水稻制种产业第一梯队。2023年,岑巩县被农业农村部再次认定为“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周坪看禾选种基地被全国农技中心认定为“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

行远自迩再深耕,踵事增华齐奋发。下一步,岑巩县将立足区域制种核心区的定位,依托“育繁推”一体化项目和兆丰农科院科研及技术优势,持续深化科企融合,建强育种“专家库”,加强“思州稻种”研发检测技术攻关,全力提升企业品种创新能力,坚定不移推动“制种大县”向“种业强县”跨越,着力建成黔东南水稻制种产业集成核心区、贵州省水稻种业创新高地、全国水稻种业强县示范县等,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种业振兴作出岑巩贡献。

--> 2024-08-19 —— 岑巩县坚定信心走好新时代种业振兴“稻”路 1 1 黔东南日报 c264719.html 1 稻香飘万家 良种护粮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