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吴常谋
今年以来,县政协搭建“有事好商量·搭建连心桥”的“园区协商”平台,打通基层协商向园区和企业延伸的“最后一公里”,努力探索、不断总结,找准协商“小切口”,解决企业“大问题”,推动“园区协商”走深走实,精准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选好“议题+诉求”,提升协商工作实效。聚焦协商什么,县政协充分发挥“连心桥”作用,精准选议题,切实做到所提议题既围绕党政要求、企业诉求、群众需求,又是政协所能。
榕江县地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杉木优良种源区、杉木中心产区,全县现有木材加工及配套企业30家,其中规上企业15家、亿元级企业2家。
县政协组成调研组深入木材加工企业,听取企业呼声,了解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通过调研,发现该县木材加工企业存在原材料紧缺和供应不足、用水用电保障不足、合同执行难等问题。县政协将“关于解决榕江县木材加工企业原材料紧缺和供应不足的问题”作为今年“园区协商”的第一个协商议题,召集多部门共同协商解决办法。
针对企业代表反映融资困难,难以放开收购木材的问题,县金融监管局表示,将加强服务,为企业融资提供政策支持,促进银企合作共赢。
会后,县政协将归纳整理的协商意见报送县委、县政府,助力解决企业的难点和堵点。
“围绕这个议题凝聚共识、协商议事,既是对县委关于把木材加工产业作为榕江县主导产业要求的贯彻落实,也是对木材加工企业迫切需求的积极回应,更是山海协商‘榕江县木材加工产业如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泛家居产业’调研课题的有效衔接。”县政协主席潘建波说。
建好“阵地+队伍”,夯实协商工作基础。推动政协协商向园区和企业延伸,要有阵地、有人议。
为此,县政协将协商主阵地建立在工业园区,制作“有事好商量·搭建连心桥”协商牌,哪里有需要,协商平台就搭建在哪里,灵活开展便企“园区协商”活动。企业在“厂门口”就能协商,真切感受到“政协离得很近,委员就在身边”,政协协商真正实现了“零距离”服务企业。
县政协将协商组织构架、模式、流程、制度等上墙,做到清晰明了,保障了协商的有序推进。同时,坚持广泛参与,注重代表性,建立了一支包括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县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部门专业技术骨干、园区代表、企业代表、政协委员、林农代表等的“1+6+N”协商议事队伍,做到大事大议、小事小议、急事快议、难事广议。
用好“调研+论证”,确保协商成果质量。自“园区协商”启动以来,县政协不断探索和创新工作方式,创新精细化调研和论证机制,着力提升协商议政的能力和水平,力求协商成果高质量、出精品。
今年以来,围绕第一期协商议题“关于解决榕江县木材加工企业原材料紧缺和供应不足的问题”组织开展“园区协商”2场次,摸清找准制约园区企业发展的症结7个,提出解决措施9条,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推动全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政协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