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昌莲
2024年8月19日,全国超1400万名卫生健康工作者再次迎来自己专属的节日——中国医师节。“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广大医务工作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大力弘扬崇高职业精神和“大医精诚”医德医风,筑牢14亿多人的健康基石。(8月19日《光明日报》)
8月19日,是第七个“中国医师节”。据统计,我国卫生健康工作者超1400万名,其中注册医师360.7万人,乡村医生138万人,他们绝大多数长年如一日,践行全心全意护佑人民健康的初心和使命。而设立“医师节”,一方面,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医师的关怀和肯定,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激励医务工作者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设立“医师节”,将会增加公众“尊医重卫”意识,提醒患者需理性看待医疗行业,给予医生足够的理解和尊重。毕竟,乱开药、态度差、医术差、吃回扣的医生仅是极少数,绝大多数医生是恪守医德的,胸怀一颗救死扶伤的仁爱之心。特别是,在“抗疫”战斗中,医生冲在最前线,为社会公众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健康长城。而医生群体,则为此做出了巨大牺牲。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共报告医务人员确诊感染1716名,仅武汉一个城市的医务人员,就有1102人感染。
换言之,致敬“医师节”,让“尊医重卫”成为一种社会新风尚。“医师节”也是公众共同的节日,有利于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这就要求,医院和医生群体,应进一步创新管理和改善服务。患者到医院看病,不仅能得到高水平的诊疗,还要享受到家庭般的温馨服务。医院及医生,应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理念,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标准,为医院和医生赢得更好的社会声誉和更大的亲和力。
在此,呼吁全社会创建“尊医重卫”的良好社会氛围,医患携手共筑情感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