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潘文峰 通讯员 郑荣江) 近年来,黄平县重安镇重兴村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桑蚕产业,有效增加群众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发展,产业先行。重兴村是一个偏远山村,产业发展滞后。近年来,重兴村结合本村的地理条件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出了宜粮则粮,宜桑则桑,粮桑混合的种植模式,大力发展种桑养蚕产业,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有效增加群众的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村干带头,说干就干。按照“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原则,村干部带头,有条件的村干种桑不少于10亩,每个村干每年要发展贫困群众种桑养蚕不少于5户。近年来,该村已发展种桑养蚕100余户,发展桑园500余亩。日前,桑蚕产业已成为该村的重要支柱产业。
政策扶持,快速推动。为提高群众的积极性,重兴村制定了种桑养蚕扶持政策措施,对符合条件的桑农采取项目化的方式进行补助,着力解决群众购苗木、配套簇具、蚕棚修建等前期资金不足的问题。截至目前,该村已获项目帮扶资金200余万元。300平方米小蚕育苗室已投入使用。
“以前我家养蚕,费时费力,蚕容易生病,现在轻松多了,每天不用清除蚕便,只要消好毒就可以。以前我们一只一只地捉蚕送上架,现在不用捉,蚕宝们自己上架,很方便,且赚钱快。”重兴村一组蚕农潘老贵乐呵呵地说。
技能培训,科学管理。新型养蚕不同于传统养蚕,新型养蚕技术性强,科技含量高。为进一步提高蚕农的管理水平,全面掌握新时代养蚕技术,推动桑蚕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来,重兴村每年至少组织桑农开展各类培训4期次以上,受益群众200余人次,同时还不定期组织桑农到遵义凤冈县参观学习新型养蚕技术,另外还主动邀请省农科院蚕科所专家到现场进行指导教学,着力解决桑农在桑蚕管理技术上不足的问题。
重兴村党支部书记潘彬说:“村社合作,实现互惠互利,我们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村委会提供场地和设备,合作社负责小蚕育苗室运营管理和回收蚕茧。这样既解决蚕农销售的后顾之忧又能促进农民增收,既能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又能推动乡村振兴。”
“从当前的市场发展来看,社会对蚕丝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桑蚕产业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本村地理条件和区位优势,持续扩大种桑养蚕发展规模,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延伸桑蚕产业链,提高蚕桑产业综合效益,以桑蚕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重兴村第一书记唐传松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