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杨庭军 王先春) 眼下,三穗县长吉镇贵秧村早熟制种水稻陆续成熟,已进入收割阶段。收割机在田野间纵横驰骋,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在长吉镇贵秧村高标准农田水稻制种栽种基地,只见饱满的稻谷将稻秆压弯了腰,随着微风荡起一层层金色的稻浪,煞是喜人。伴随着轰鸣声,收割机在水稻制种田里来回穿梭,收割、脱粒、粉碎稻秆一气呵成。
“今年,我们贵秧村坝区发展了640余亩的水稻制种产业,现在第一批水稻处于收割阶段,每天有两到三台机器收割,第二批预计还有几天就可以收割。”贵秧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兆江说道。
在基地另一边,工人们则忙着收割父本,整理倒伏的稻谷,为后续机械收割做准备。水稻制种从育苗到收割都需要人工参与,因此也为周边群众带来了就业机会。
贵秧村村民吴均贤说:“我在这里给老板打工,从下秧到现在也有几个月时间了,现在就是割父本,选杂谷,合计收入也有几千块钱。”
近年来,长吉镇依托坝区优势,大力发展杂交水稻制种产业,通过引进制种企业,建设高标准农田,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长吉镇大力发展‘农户+合作社+公司’的运营模式,积极引进了贵州兆丰制种有限公司,发展水稻制种产业640余亩。在此次水稻收割完之后,将在基地进行稻菌、稻菜轮种模式,进一步提升土地的产值和利用率,从而带动周边的群众就近就业和增收。”长吉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杨长栩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