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08月21日

雷山县:

打造“铸牢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示范法庭”

本报讯 (通讯员 田玉明) 近年来,雷山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司法实践与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深度融合,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法庭”,有效提升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突出职能,夯实司法阵地根基。按照“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模式,成立雷公山环境保护法庭,跨区域集中管辖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资源类案件,有效提高雷公山生态功能区的司法保护力度。同时,结合职能设立传统村落保护法官工作站、司法保护中心、纠纷调解中心,形成传统村落保护和矛盾纠纷化解“一站两中心”格局,有效延伸司法服务触角。目前,共办理环境资源类案件155件,审结155件,结案率达100%。

创新机制,畅通多元解纷路径。依托丰厚民族文化底蕴,将苗族独有的嘎百福国家非遗曲艺项目融入司法调解,创新建立“嘎百福调解室”,聘请10名嘎百福传承人担任特邀调解员,利用综合说唱、音乐、表演等苗族曲艺形式,以歌释法、以歌明理、以歌促调。同时,在调解培训中增设“嘎百福歌”教学内容,编写“嘎百福歌”司法新歌词29首,有效推动非遗传承保护和促进民间纠纷调解。目前,共受理各类调解案件672件,调解成功630件,成功率达93.7%。

优化服务,打造群众满意窗口。围绕“规范化、精准化、多样化、智能化、人性化”诉讼服务要求,建立导诉工作制度,设立“双语便民服务窗口”“民族团结示范岗”等窗口,畅通诉求表达渠道,确保各民族群众在司法中的公平正义。同时,积极引入窗口人员评价系统,不定期开展服务评价活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认同感、满意度。目前,已为生活困难少数民族案件当事人缓、减、免诉讼费近60万元,司法活动满意度不断提升。

抓实创建,提升基层治理质效。雷山县将执法办案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度融合,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件,保障各民族公民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履行义务。同时加强“双语法官”“乡音法官”培养,建立完善“村主任+法官”工作制度,聘任部分乡贤寨老担任法律顾问,参与辖区内民事纠纷等诉源治理,进一步夯实法治乡村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基础。目前,全县已经成功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7个,州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5个。

--> 2024-08-21 雷山县: 1 1 黔东南日报 c265171.html 1 打造“铸牢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示范法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