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韦启悬 刘汉卿 任栎铭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也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的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
近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教授刘佳走进西江千户苗寨,就西江千户苗寨的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进行深入了解,针对西江千户苗寨如何做好文化创新及国际化传播,刘佳副教授认为西江要“以美丽拥抱世界”,和世界共同展开交流。
黔东南民族风情浓郁独特,自然风光绚丽多姿,是用歌声传唱一切、用舞蹈展示一切、用美丽回答一切的地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十大“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旅游目的首选地之一。黔东南的西江千户苗寨又是全省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王牌”景区之一。
“在文化传承保护及创新方面有很多的方法和形式,苗族是一个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民族,我来到这里以后,让我感受到了这种流动的文化传承保护以及传播的形式特别鲜活、特别有趣,并且通过这种形式已经传承了几千年,现在看来特别的有效。” 来到西江千户苗寨,苗族群众通过唱歌跳舞这种流动的形式展现当地的民族文化让刘佳印象深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西江千户苗寨通过苗族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丰富厚重的苗族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活力十足的现代魅力。
“其实在文化交流互鉴的过程中,我们也是不断地向其他文化、其他文明去学习、去拥抱,我们根据对方的一些喜好、文化特征、文化需要去进行改良和创新,这时我们提供出来的文化产品就能够更加贴近大众,能画出更大的同心圆,而且更容易走进其他文明,我想这就是打造文化商品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刘佳行走在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内,看到许多外国游客身穿苗族服饰在游玩拍照,特别的开心,于是她对苗族传统文化的创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西江千户苗寨依托富集的文化旅游资源,创新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以文化旅游赋能乡村振兴之路。如今,98%以上的村民都吃上了“旅游饭”,当地居民可支配收入从2007年的1700元增长到2021年的20300余元。西江千户苗寨也因此被列入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 “西江模式”被列为贵州改革开放40年40事典型案例。
“西江千户苗寨的乡村振兴依托于当地的文化和旅游产业,这让我想起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这里的乡村振兴就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的内涵。” 刘佳说。
乡村要振兴,必须以“人”为本,产业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到人本身上来。西江千户苗寨打造旅游产业,让老百姓过上了更加美好的生活,实现了乡村振兴,真真切切地体现出了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来到西江阿幼民族文化博物馆,刘佳深入了解了当地苗族的文化历史和社会变迁。“我一直都认为不论是乡村振兴还是中国式现代化归根结底就是人的振兴,现在这里交通变好了,方方面面的基础设施都得到了改善,其实最受益的就是本地的老百姓,满足了老百姓物质层面以及精神层面的需要。” 近年来,西江千户苗寨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让刘佳惊叹不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黔东南州将以此为指引,大力宣传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优秀民族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文化可以推荐的点很多,现在我们需要去创造传播密码,简单、明了、确切、有代表性地传播我们的文化。如今,随着中国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也在进一步加深,这里有一句话叫作‘以美丽回答一切’,我们应该还有一个下半句就是‘以美丽拥抱世界’,用这样一个标语去传达我们追求世界美好的愿望,去和世界共同展开交流。” 刘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