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邹燕 潘大宇
陈绍海是一名丹寨县退伍军人,2013年,他卸下了戎装,却未曾放下心中的那份责任与担当。回到故乡丹寨,他毅然决然地挑起了村支书的重担,誓要用自己的双手,带着乡亲们在家乡的土地上,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初秋时节,丹寨县龙泉镇马寨村的近万亩茶园秋高气爽、绿意盎然,村民潘万英腰挎茶篓,置身于茶拢之间,忙于采收秋茶。自从村里发展起茶产业,常年在外务工的她选择回到家乡,参与发展。经过几年的经验积累,潘万英成为村里种茶、护茶的产业能手。
“这两年村里的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不用出去务工,在家门口就有活干,在家一年也有几万元的收入,既可以带小孩,又可以养家糊口。”潘万英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希望。
据悉,马寨村茶产业的发展壮大,得益于村“两委”和惠农政策的支持。2013年,新上任的村支书陈绍海,将目光聚焦在漫山遍野的茶树上。他深知,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从最初的几亩试验田,到如今的8500亩规模化种植,每一步都凝聚着陈绍海与村“两委”的汗水与智慧。
“我们通过资金量化入股、土地流转、务工、自营等方式,带动农户1562户参与茶产业发展,实现股份分红得股金、土地流转得租金、务工就业得薪金、反租倒包得管理金的‘一地生四金’收入,户年均增收达9000元。”陈绍海介绍。
单一的种植模式难以长久,村“两委”在不断调研、外出学习中创新发展模式,依托茶园资源和政策优势,在园区建起了茶文化研学基地,吸引了众多学子前来体验茶农生活。同时,打造了一条茶旅融合的乡村旅游线路,让游客在品茗之余,领略乡村的秀美风光,让村民吃上了乡村旅游饭。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除了关心产业发展,陈绍海还注重马寨村的党支部建设工作,通过“党支部+党员+村民”的网格式包保机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改善人居环境,开展夜校培训,提升村民文化素养,深入村组开展政策宣传,实实在在为群众办理所需事项,赢得了群众和村干部的一致好评。
在陈绍海的带领下,马寨村如今已焕发出勃勃生机。茶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还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一幅乡村美、百姓富的山水画卷正在广阔的田野中徐徐展开。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我将继续冲在乡村振兴一线,积极拓宽思路,探索发展新模式,并努力将马寨茶产业园打造成为‘产业基地+茶文研学+休闲康养+摄影打卡’的综合立体生态茶文旅融合发展的产业示范园,带领广大群众一起致富增收。”陈绍海表达了自己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
十年如一日,陈绍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退伍军人“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的崇高精神,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