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字为先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黔东南实践贡献工业力量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康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为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根本遵循,绘制了路线图、施工图、时间表,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
州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冉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工业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全州工信领域自觉把学习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坚持在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上走在前、当先锋,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凝聚改革共识,切实推动全会精神深入人心。始终保持“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贯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六大原则,准确把握各项改革政策的主题目标、关键重点,认真谋划推进工业领域改革工作,为全州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是抓好园区体制改革,做优工业发展阵地。园区改革是州委确定的事关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课题之一,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加强对园区管理制度改革工作的督促指导,进一步强化改革成果的巩固拓展和转化运用,以点带面、扩大战果,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把改革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项目支撑、推动发展的政策举措和狠抓落实的有力抓手,有效理顺体制机制,有效推进构建“干部能上能下、人才能进能出、薪酬能增能减”的园区管理模式,全力将炉碧园区、台江园区打造成为100亿级园区,黔东园区、岑巩园区打造成为50亿级园区。
二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在系统改革中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加快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持续构建新动能新优势。在传统产业方面,立足“六大产业基地”建设,通过数字聚能、龙头带动、创新驱动、“智”造提速,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链向智能化、高端化发展,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新兴产业方面,进一步加大对新型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瞄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全产业链提前谋划布局,推动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在未来产业方面,深入学习《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州资源禀赋提前谋篇布局,招引龙头企业培育适合发展的未来产业链,积极争取融入未来产业发展格局。
三是强化企业服务,做大工业经济基本盘。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深化联系服务重点工业企业工作机制,有针对性地协调解决一批用气、用电、资金问题,帮助企业健康发展。优化黔东南产业大脑大数据平台,通过区块链、大数据、可视化等技术对数据进行采集分析,明晰主导产业在全国各地布局特点、资本流动规律,为全州实现精准筛选研判企业、建立招商目标联系路径提供指引。进一步深化工业产业“一图三清单”应用,围绕企业建链补链强链,培育产业链“链主”企业。鼓励中小企业专注细分市场,苦练内功、强化创新,促进中小企业深度融入到大企业的创新链和供应链,力争2024年全州新增培育亿元企业10户、专精特新企业达70户以上。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全州工信系统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扛牢责任担当、逐项对标对表,聚焦构建符合我州实际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推动各项改革任务真正在工信领域落地生根、见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