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08月24日

让乡村治理积分制成基层治理抓手

○ 戴先任

严格房屋安全承诺,规范出租且租户信息登销及时准确,可积10分;无私拉乱接电线、无违规使用液化气瓶、无群租现象、无违法经营,可积10分;违法出租、违法经营,扣100分……有奖有扣,积分规则上墙展示,一目了然。如今,乡村治理积分制工作已经在上海浦东全区覆盖所有形态较为完整的行政村。(8月22日人民网)

不仅是上海,近年来,一些地方都开始实行乡村治理积分制。乡村治理积分制,在破解基层治理难题、促进基层移风易俗等方面发挥了不小作用。比如有地方推出“公德银行”“公德超市”,为村民设立“公德账户”,村民可以根据账户内的积分,到“公德超市”免费兑换相应的生活用品等。

从一些地方乡村治理积分制的实施效果来看,参与村居环境整治或是好人好事可以兑换积分,积分可以换钱或是可以兑换生活用品,这种金钱奖励、物质奖励,同时也是一种精神奖励,能够成为激发村民向上向善的动力。

但乡村治理积分制,也要防范“双刃剑效应”。比如对违法违规、不道德、不诚信等行为进行扣分,不能影响了公众的正常生活。而把人“积分化”,也要防范沦为一种僵化的管理方式,避免给权力者滥权的机会。同时,给所有村民进行实时打分,这会增加管理难度,这又是否会给基层增负?从而又导致“积分制”变成另一种形式主义?

所以,乡村治理积分制也是基层治理“考卷”。类似“道德银行”这样的村规民约,是能使风俗淳朴的钥匙,是基层治理、村民自治的范本与正确打开方式,但也要防范对人进行“量化管理”,要完善相关制度,细化规则,不能偏离了法治轨道。另外,物质激励也只是手段,更要重视外部激励到自我驱动的转变,要重视塑造内生动力。所以,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也要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要能“恰到好处”,要防范滥用。让乡村治理积分制能够成为基层治理抓手。

基层治理要对民风民俗多进行积极引导,这样的引导要严格依法行事,不能逾越权力边界,侵犯民众正当权利;这样的引导也需要重视激励与鼓励。要强调的是,基层治理要依法治理,社会风气、民风民俗才能在潜移转化中得到淳化;对于基层治理主体来说,这也才能更好体现权力规范、“权力道德”。

--> 2024-08-24 1 1 黔东南日报 c265433.html 1 让乡村治理积分制成基层治理抓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