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曙光
6000元的平板、8000元的手机、上千元的耳机、上万元的电脑……距离开学还有一段时间,但准大一新生的“开学装备”带来一波消费潮。面对商家吹捧的开学“全家桶”“四件套”,动辄“几万+”的账单让不少家长直呼吃不消。开学季还没到,家长的钱包就“余额不足”了。(据8月15日《北京晚报》)
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不少父母对子女总是有求必应,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有的甚至不用子女开口就送上前去,这样长期下去,就会使子女养成攀比、讲排场的不良习惯。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来为人们所提倡。勤俭曾被贤哲伟人反复论述,“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也是当代社会的内在诉求,现代文明强调珍视有限资源,提倡崇俭抑奢的价值观。
据报道,随着新学期的临近,随之而来的是“开学经济”火爆起来。商场超市,线上线下,各类教辅资料、文具、电子学习产品热销……一派“开学经济火,学生选购忙”的景象。不少“准大学生”购物清单将“标配”升级成“顶配”。而动辄上万,甚至大几万的花销,的确会让普通家庭吃不消。比如手机、PAD、笔记本电脑、无线耳机这些电子产品四件套是许多人的“标配”,若是选择最近款式、最高配置,单是这四件套就要3万多元。
笔者以为,“开学消费”莫成“开学浪费”,开学消费切莫攀比经济,开学消费应回归理性勿忘节俭,量力而行。作为家长,在子女消费问题上,对子女万万不可有求必应,既使家庭条件宽裕,生活条件再好,父母也要学会拒绝子女的一些无理要求和高消费盲目消费,同时,还要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对子女进行勤俭节约方面的教育,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社会上大肆浪费、追求享受、摆阔气的现象,通过讲解古今中外节俭的故事,让他们明白“细水可以长流,节俭也是财富”这个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使子女真正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树立以勤俭节约为荣的意识,自觉拒绝贪享受、讲排场、互攀比的想法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