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08月26日

扎实推进农村改革 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

—— 访州委农办主任、州农业农村局(州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马新菊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龙思全 杨育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明确了农村改革的重点任务,为在新征程上推进农村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和依据。

州委农办主任、州农业农村局(州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马新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州农业农村局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上的重要政治任务,全面系统抓学习,结合实际抓贯彻,全面落实州委、州政府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农村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我州将健全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把覆盖范围从重点聚焦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扩大到所有农村人口,加快建设防止返贫促乡村振兴大数据系统,常态化抓好监测帮扶,确保应纳尽纳、应帮尽帮,稳定消除风险。

二是坚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我州将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落实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农业经营体系,完善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农民合作经营,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放活经营权推动土地流转,以土地的规模化发挥新型经营主体优势。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开展土地托管,以服务的规模化弥补小农户经营短板。

三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我州将认真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各类耕地占用纳入统一管理,完善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机制,确保达到平衡标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建立县、乡、村三级耕地保护网络化监管机制。健全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耕地保护和建设制度体系。深化高标准农田建设“635”工作机制,健全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管护等全流程建设管理体系。以三穗、天柱、黄平等坝区县为改革试点,深入开展解决承包地细碎化整治工作,及时总结“小田并大田”等经验,探索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路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压实粮食安全责任,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完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市场调控机制。

四是推进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我州将巩固和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等功能作用,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继续开展凯里、榕江、麻江、从江等县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建立全省统一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健全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制度。依法盘活和利用好现有宅基地,探索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的退出和补偿机制。

五是构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体系。我州将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深入实施“6个100万”农业提升工程,推进农业“接二连三”。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开展关键核心育种技术攻关。因地制宜布局中药材、油茶、茶叶、精品水果、商品蔬菜、稻渔综合种养等优势产业,推进肉牛全产业链发展。完善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体系。完善农业保险产品体系,加快构建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加快提升山地农机化水平。

六是健全完善乡村建设机制。我州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探索整村推进农村改厕、改圈和污水、垃圾治理试点。完善壮大乡村富民产业机制,培育壮大农村电商、乡村民宿、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大数据赋能乡村振兴。加强乡村人才培育,引导人才入乡,盘活现有人才资源。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弘扬优秀乡村文化,支持农民群众自发举办特色鲜明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平安乡村。

--> 2024-08-26 —— 访州委农办主任、州农业农村局(州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马新菊 1 1 黔东南日报 c265534.html 1 扎实推进农村改革 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