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龙景桃) 近日,在锦屏县偶里乡寨霞村酿酒厂内,酿酒师傅正细心检查着酒坛封口的密封性,只见新蒸出的酒水潺潺流入坛底,发出阵阵悦耳的“咕咚”声,浓浓的酒香从木甑的管接口处溢出,香醇醉人。
偶里乡的苗族米酒酿造技艺已经纳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现存一套较为科学的传统酿造技艺。其酿造过程大致是将大米煮熟后摊开置凉,均匀拌入酒曲,将拌好的米饭倒入干净的大瓷缸内密封数天进行发酵,随后加入清水浸泡,泡好了便可择期架上木甑和铁锅开始进行烤酒。
一般情况下,普通人家烤一次酒需要用大铁锅烧火煮上2-3锅米饭,对于酿酒厂来说需要煮的米饭量更多,煮起来不仅耗时更耗材。为此,偶里乡寨霞村酿酒厂购置一台自动蒸饭柜,一次能蒸将近150公斤大米。
“我们只要把米洗好装盘摆进去,打开电源后半个小时就能煮好几百公斤米,这在以前是要分成十几锅煮上一天的,实在是方便太多了。”酿酒厂里的酒师傅高生燕边按下按钮边感慨道。
烤酒是一个要求很高的技术活,几乎每个苗族群众都会烤,但是能够精准掌控火候和酒醇度的却在少数。烤酒的火候决定着酒的度数、香味和口感,操之过急易酒煳味涩,火候不足则味淡无香,只有恰到好处的火候才能烧出香醇味浓有回甘的纯正偶里米酒。寨霞村酿酒厂里的师傅都是经过比赛选拔留下来的,目前已为酒厂酿制米酒650余公斤。
“偶里米酒也算是锦屏‘小名酒’,我们通过合作社来经营酿酒厂,规范生产流程,申请食品安全许可证书,创造属于自己的厂牌,打通经营市场后,不仅可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也能带动村民就业和增收。”偶里乡寨霞村农业综合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龙云辉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