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08月28日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激发创新活力

—— 访州科学技术局局长李志刚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石世艳 吴义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其中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摆在了重要位置,对科技计划管理、强化企业主体地位、科技成果转化等科技改革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为做好今后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州科学技术局局长李志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接下来将从四个方面狠抓科技改革工作贯彻落实,全力推动改革成果落地开花结果。

一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改进科技计划管理,强化基础研究领域布局,确保科技财政资金对州级基础研究进行稳定支持,并逐步提高支出占比,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性支持相结合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在州级基础研究计划中探索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加强科技伦理治理,将科技伦理要求贯穿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科技活动全过程,强化辖区创新主体科技伦理管理主体责任。不断健全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加强立项评审、项目管理、验收评估等科技计划全过程各类主体科研诚信管理,严肃整治学术不端行为。坚持“四个面向”,聚焦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卫生健康、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领域,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种质资源和山地农机研发、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水体污染防治、赤泥和钡渣等固体废物处理、疾病诊疗技术提升、药物和保健品研发等方面攻克系列共性、关键、核心技术。

二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主动牵头或参与科技攻关任务。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不断激发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积极性。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企业,制定提升培育方案,重点培育技术基础好、产品市场前景好、产业带动性强的科技型企业,引导资金、技术、项目、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各梯队企业集群化发展,重点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2024年,有效期内高企数力争突破9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力争突破150家。

三是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系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深化州内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加快州内技术经理人、经纪人培养力度。鼓励州内高校、科研院所制定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办法》,支持盘活现有专利、植物新品种等科技成果,通过专利转让、许可等方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认真落实科技人员成果转化激励措施,有效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积极加强与中南大学、江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对接力度,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实施重点科技项目,推动州外科技成果州内转化。加大对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州内企业围绕硅精深加工、民族特色食品和民族医药等领域申报实施国家、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承接国家、省科学技术奖成果落地转化,推动引进一批先进适用科技成果,着力形成新质生产力,2024年引进转化州外科技成果不少于30项以上。

四是用活用好科技创新人才。贯彻落实人才引进激励政策,加快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引进,加大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充分发挥452名科技特派员在乡村振兴中的科技支撑作用,争取更多科技副职、科技专员服务工业企业,助力我州重点产业发展。积极搭建创新平台引进高层次人才,在“凯里酸汤”、苗药、硅精深加工、钡化工、临床医学研究等领域布局一批科技创新平台,推动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申建,力争年内实现省级重点实验室零突破,获批建设省级科技创新平台3家以上。加大科研人员赋权减负政策落实,不断深化科研人员科研项目技术路线选择自主权等改革,减少科研项目检查督查,简化科技项目经费报账流程,让科研人员解放双手投入科研。

--> 2024-08-28 —— 访州科学技术局局长李志刚 1 1 黔东南日报 c265898.html 1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激发创新活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