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李黎) 今年以来,岑巩县平庄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预防为主、调解优先、服务为民”减少群众诉累,探索“听、查、调、评、宣、访”六字工作法,为基层社会治理开出良方。
念好“听”字诀,做群众“贴心人”。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干部桥梁纽带作用,采取“开门听诊”与“上门服务”相结合,宣传党的“好政策”,细谈社会“新变化”,教育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筑牢“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铁三角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发挥网格员、村组干部人熟、地熟、事熟优势,上门与群众“拉家常”,开门听群众“牢骚话”,共话社会“好枫景”,切实感受“新生活”,汇聚感恩“新动力”。今年以来,共走访群众2800余人次,受理合理诉求30余件。
念好“查”字诀,做群众“责任人”。以调查取证为基调,化解矛盾为目标,以事实为依据,法理结合为准绳。采取询问当事双方、查阅证据资料、现场调查等方式,全面客观分析矛盾产生的“前因后果”。同时,将证据事实作为当事双方责任大小和过错程度判断依据,为责任划分与协商赔偿等提供有力支撑,避免虚假证据误导调解事实,确保调解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今年以来,根据调解需要,调解员实地调查取证23次,走访证人50余人。
念好“调”字诀,做群众“公正人”。坚守客观公正立场,秉承尊重当事人意愿原则,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调解服务,让群众在每一次调解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调解过程中,工作人员认真听取当事双方陈述和意见,尊重当事人合法权益,保障其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同时,引导当事人通过协商解决纠纷,自觉接受监督,避免过激行为引发矛盾升级,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今年来,接收调解申请35件,调解成功33件,成功率94.3%。
念好“评”字诀,做群众“主持人”。对于空间跨度小且追溯时间短、情况不复杂的纠纷,大力倡导“组调”“寨调”,让群众感受“自治”优势,实现“有事邻里说、有理邻里评”的家门口治理体系,使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前端。对于涉及重大利益或引发广泛关注的纠纷,通过召开群众听证会,让群众感受法治建设的参与感、获得感和满意度。今年以来,组织召开群众评议会3次、群众听证会1次。
念好“宣”字诀,做群众“普法人”。大力开辟普法阵地,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依托“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退休干部等带头开展政策法规宣传、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组织网格员、青年志愿者、义警等开展送法进村寨,广泛宣传《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和播放《以案释法 警钟长鸣——黔东南州法治警示教育专题片》,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目前,全镇共培育“法律明白人”46名,选树人民调解员34名,招募义警883名。
念好“访”字诀,做群众“暖心人”。针对已化解的矛盾纠纷,通过电话回访、入户走访等方式,了解双方承诺事项履行情况,是否存在矛盾升级,切实提高群众认可度。对新增未化解的矛盾纠纷,及时开展实地走访,分析研判风险程度,持续做好跟踪化解。对长期遗留难以化解的矛盾纠纷,采取不定期上门走访,实时了解相关人员思想动态、家庭情况、困难需求等,使其感受到党委政府的温暖与关怀,最大限度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今年以来,共回访当事人300余人,群众满意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