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吴尊泉 王岩弟) 天柱县在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四大工程,坚守绿水青山底线,夯实绿色根基,努力将天柱建设成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
初秋时节,天柱县凤城街道教场村的护林员们一大早便开启了巡护工作。他们每天都穿行于山林之中,默默守护着连绵青山,让天柱的森林资源呈现出生态增优、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的可喜态势。
“我们教场村有19名护林员,管护区域26000多亩(1亩=0.0667公顷)。每天出勤三十分钟以上,5公里以上的行程打卡,主要负责森林防火、保护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的安全。”教场村生态护林队队长粟高鑫说。
自2016年以来,天柱县开始全面推进林长制,实施网格化管理,并逐步建立完善林长制工作体系,实现了“山有人管、树有人护、责有人担”。
据县林业局林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吴凡介绍,2023年底,天柱县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每年聘请生态护林员4660名。通过“空天地”立体化监测和“人防+技防+物防”的全方位保障机制,管护了全县237万亩的森林,切实构筑起森林防火安全屏障,促进县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发展。
除了在蓝天碧水保护上下足功夫,该县还在工业领域,加强对企业的环境监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发展绿色、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加大对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了公众和企业的环保意识。
“近5年,天柱县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8.5%以上,千人以上饮用水水质100%达标,地表水水质稳定达到标准Ш类以上。”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天柱县分局监测中心副主任王泽超说。
据悉,2023年天柱县获得贵州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同时先后获评国家林下经济及绿色产业示范基地、省级森林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