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09月09日

铺就乡村振兴“幸福路”

—— 我州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娅琳

路,是出行的希望,更是发展的助力。在黔东南大地上,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农村公路,串起千家万户,连接起广阔乡村的新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农村公路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近年来,我州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服务保障。

截至2023年底,我州已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3个。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16个,实现省级示范县全覆盖。打造美丽农村路经济示范走廊2000余公里,其中侗乡传统村落精品旅游环线入选全国首批交旅融合发展典型案例和省级“十大最美农村路”。

“建好”农村公路方面。建成通村硬化路15607公里,通组硬化路8975公里,县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2946公里,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8479公里,提前实现“村村通”“组组通”目标。

“内通外联”的农村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生命线”进一步筑牢。

截至2023年底,全州公路总里程达317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36公里、国道1449公里、省道2735公里、县道5096公里、乡道6820公里、村道14364公里;路网密度达到104.5公里/百平方公里。

近日,在岑巩县水尾镇S201水尾至朱家场水泥厂路段大修工程施工现场,机械轰鸣,运输车、摊铺机、压路机等各式机械车辆正在抢修毁坏路面,不一会儿工夫,原本坑洼不平的破旧老路瞬间变坦途。

“我们正在施工的项目是S201玉屏至水尾段。主要施工的内容有路基皲裂、路面施工及标线施工等。”项目负责人周武介绍,截至目前,已实施的内容有路基及路面处理。

改造老旧路面,既是“四好农村路”建设要求,也是保障群众不仅要“走得通”还要“走得好”的美好愿望。

“管好”和“护好”农村公路方面。全面推行路长制,落实县乡村三级路长3994名,积极开展路长巡查,提升农村公路管理能力。

我州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实现了农村公路“管养分离”,并探索创新农村公路灾毁保险制、政企共养制等,建立“财政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措机制。

积极吸纳沿线低收入群众参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累计开发岗位4916个,实现就近就业、农户增收、养护增效。

“运营好”农村公路方面。积极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运营18条。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农村发展,因路而兴。在“乡乡通”“村村通”的基础上,凯里市作为省级试点推进“交邮融合+”发展创建县,台江县、从江县作为全省“十个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创建县,发挥聚集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解决农村物流“最先和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动“黔货出山”助振兴。

农村公路要建好,更要管好、护好。锦屏县以县乡村三级路长制管理体系建设为抓手,建立养护管理长效机制,不断加大对农村公路养护的投入力度。全县256名路长和471名护路员,做到农村公路巡查和养护全覆盖、常态化,全力打造“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路域环境。

“我们首先要把道路的保洁卫生护理好,遇到刮风下雨的天气,还要及时巡查,如果遇到大的塌方在路边放置警示牌,联系交通部门来及时清理,小问题我们就自己清理干净。”大同乡秀洞村护路员王泽长告诉记者。

近年来,全州各级各部门时刻牢记嘱托,坚持系统谋划,高位推动,通过抓建设、强管护、推改革、优运输,奋力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下一步,我州将在聚焦公路建设、进一步提高通达能力,深化示范引领、进一步推动融合发展等方面持续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推进“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提质扩面,实现“区域示范引领”转向“全域达标提优”,围绕“四新”“四化”要求,在“交通+产业”“交通+旅游”“交通+乡村振兴”“交通+新型城镇化”“交通+工业现代化”等多面开花,全力打造“四好农村路+N”融合发展。

修一条路,成一片景,富一方百姓。一个日臻完善的农村公路网正在苗乡侗寨铺展开来,必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托起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希望。

--> 2024-09-09 —— 我州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1 1 黔东南日报 c267414.html 1 铺就乡村振兴“幸福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