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黄锡花) 连日来 ,在黄平县上塘镇广袤的稻田里,成熟的稻谷随风荡漾,汇成一片金色的海洋。农机人员驾驶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伴随着轰鸣的马达声,成熟的稻穗被持续吞进机器,打碎的秸秆从机器尾部流出,金灿灿的稻谷被源源不断地装进粮袋,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据农机手介绍,一台收割机一天可以收割40亩地,比人工收割快得多,每亩收割费用是150元。在减轻稻农劳动强度的同时有效提高了收割效率,为水稻收割按下了“快进键”。
“今年的水稻长势特别好,产量高,品质也不错,一定能卖个好价钱。”上塘镇紫营村村民杨发玉说,自己今年种植了2亩水稻,预计产量在1000公斤左右,机械化收割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升耕作效率,为水稻及时晾晒提供了有力保障。
据了解,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上塘镇农业服务中心还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法,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灌溉系统,保障水稻生长的关键需求。
“今年,我们村种植水稻1320余亩,水稻亩产量平均达到了550公斤,总产量预计能突破72万公斤。”碗厂村党支部书记彭正义介绍。
“目前,全镇水稻已陆续进入成熟期,我们正积极协调收割机在各村开展收割作业,尽全力做到成熟一块、收割一块。”上塘镇党委书记粟明炎表示,将积极做好水稻机收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助力粮食稳产稳增。
粮食丰,产业盈。近年来,上塘镇始终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战略,积极响应各项政策要求,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撂荒地整治工作,紧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惠农政策宣传,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种植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水稻种植从育苗到收割全过程逐步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水平,带领群众走上致富增收的快车道,推动乡村振兴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