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育兵
有重庆市民向媒体反映,足球场基本都要收费,有的场所还收取灯光费。这位市民认为,体育锻炼还要自己花钱去租场地,阻碍了大多数人进入体育领域。这位市民质疑,城市城市里有多少公开的、免费的体育场所呢?(9月12日《重庆日报》
笔者深入调查后发现,尽管部分大型体育场馆设有免费或低收费时段,但多数足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及篮球场在高峰时段仍需付费。相比之下,社区体育公园的室外设施如羽毛球场、乒乓球台及健身器材等,大多能够免费开放,但室内场馆则普遍收费。高校体育场馆虽对师生免费,但对社会人士却设置了诸多使用限制。
体育场馆,尤其是大型场馆收费的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首要的是高昂的维护成本,包括场地维护、设备更新及运营管理等各项开支。此外,供需矛盾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高质量的体育场馆资源有限,难以满足所有市民的需求,因此通过收费来合理调配资源成为了一种常见做法。
然而,作为公共服务设施,体育场馆的收费应当更加人性化,兼顾市民的健身需求与承受能力。在保障基本运营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增加免费或低收费时段,特别是在非高峰时段,以提高场馆的利用率,让更多人享受到运动的乐趣。同时,对于过高的收费标准,如足球场包场两小时千余元等,应进行必要的调整,确保其合理性和可接受性。
此外,高质量的体育场馆提供了更好的锻炼环境和条件,使用这些场所支付一定的费用是合理的。但与此同时,社会也应积极提供更多满足大众健身需求的免费或低成本公共场所,如室外篮球场、乒乓球台等,以降低市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门槛。
综上所述,体育场馆在收费问题上应寻求平衡点,既要考虑运营成本和维护需求,也要兼顾市民的健身权益和承受能力。通过增加免费或低收费时段、调整收费标准以及提供更多免费公共场所等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健身需求,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同时,市民也应理性看待收费问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健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