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09月15日

团圆过中秋,文化润底色

○ 余明辉

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中秋节就是家人团聚、赏月吟诗的美好时光。在这一天,无论人们身处何方,都会尽力回到家中,与亲人共度佳节。这种对团圆的渴望,正是中华民族家庭观念和文化认同的生动体现。

然而,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中秋节的意义似乎逐渐被淡化。有些人将中秋节简单地视为一个吃月饼、送礼物的日子,而忽略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这种现象,实则是对传统文化的轻视和遗忘,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必须谨记,中秋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在这个节日里,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价值,找回那份对家庭、对祖先的记忆和尊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中秋节的深层含义,才能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感受到家的温暖和文化的力量。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是丰富多彩的。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传说,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诗意表达,再到如今家家户户赏月、吃月饼的习俗,中秋节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庭团圆的渴望。这些传统元素,不仅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

当然,传承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墨守成规。在庆祝中秋节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现代元素,创新庆祝方式,让传统节日焕发出新的活力。比如,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中秋节的庆祝活动中来;也可以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月饼和节日食品,丰富节日的物质文化内涵。

此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以引导孩子了解中秋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他们从小就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也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中秋诗会、手工制作月饼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 2024-09-15 1 1 黔东南日报 c268385.html 1 团圆过中秋,文化润底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