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如今,岑峰村建成茶叶基地340亩,拥有茶叶加工厂2家,年加工茶叶40吨,总产值120多万元。茶叶除畅销省内部分县市外,还远销浙江、福建等省。茶叶产业带动当地村民灵活就业2600余人次,实现务工增收20多万元。
“十多年前,我发现野生苦丁茶商机后,在村里建起茶叶加工车间,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我自家种植大白茶38亩,每年收购村民釆摘的野生苦丁茶和大白茶进行加工,产品投放市场,备受县内外消费者青睐。现在年加工茶叶2吨,扣除各项生产成本,年收入20多万元,生活过得红红火火。”村民刘政平高兴地说。
目前,岑峰村水稻制种面积380亩,种植吊瓜、西瓜100余亩,种植脆红李、蜂糖李等精品水果60亩,种植葡萄80余亩,林下种植辣椒500亩、黄精200亩,年总产值1200多万元。产业带动当地村民灵活就业3800多人次,务工增收90多万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与群众收入“双增收”
为了实现“绿富双赢”目标,岑峰村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坚持任人唯贤原则,把党性强、有文化、懂经营、善管理的人建立人才库,把学历高、带头能力强的作为后备力量培养,每年举办党员培训班,深入学习党的惠农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及农业先进技术,提高村级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党员的“双带”能力,使之成为发展村级经济的“领头雁”。
1987年以来,村党支部书记虽然换了几任,但他们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心一意谋发展。1987年至2012年,原岑峰村党支部书记吴昌益狠抓生态建设,坚持科学种田,发展多种经营,岑峰村成为远近有名的小康村。2013年,杨洪尤任村党支部书记,引导村民以土地、资金、劳务入股合作社,发展生态经济和特色产业,村民收入快速增长,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现任村党支部书记龙家松,携手桐木、铜古田、新安等村抱团发展辣椒产业,构建了“管、产、供、销”一体化农业生产体系,搭建起了产地与市场的桥梁,有效解决辣椒种植的后顾之忧,为全镇产业发展跨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如今的岑峰村,被村民誉为“仿佛住在花园里”,环境、空气都很舒适,村头寨尾和农家庭院到处是靓丽的风景。
历任岑峰村党支部书记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生态建设和农民增收目标,每年定期召开优秀人才座谈会、举办文明家庭评比、教育发展表扬等活动,团结干部群众奋力拼搏,加快生态与经济共同振兴,不断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如既往坚持党建引领,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念好‘山字经’,做优‘绿文章’。”岑峰村驻村第一书记吴实丞坚定地说,构建“山上有基地、山下有工厂、山外有市场”格局,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确保村民收入稳定增长,走出一条属于岑峰村的发展新路,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