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09月18日

麻江县:

新型“守艺人” 闯出制面产业新路子

本报讯 (通讯员 吴本银 周召均 龙凤) 在麻江县龙山镇,有一家逐渐壮大的面条加工厂——麻江县德龙熙面业加工厂。该厂选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将陕西面食文化与当地有名的传统技艺——手工挂面相结合,闯出了一条制面产业新路子。

走进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忙碌地打包、贴标、装车……生产自动化应用到和面、烘烤、分拣等环节,提高了生产效率。

十多年前,麻江县德龙熙面业加工厂负责人卢楠与朋友从家乡陕西省来到麻江游玩,自幼以面食为主的他很快便被口感独特的当地面条所吸引,经考察发现,这里的面条有工艺传承好、销售半径大、市场前景广阔等特点,让卢楠萌生了将南北面结合创新特色面条的想法。

客商唱戏,政府搭台。在得知卢楠的创业想法后,当地政府在用地、水、电、路等方面积极给予他支持和服务,让面条厂顺利开工,启动投产运行。面对面条市场的激烈竞争,卢楠把目光放到了“市场圈”以外,将传统手工面条工艺与北方面条产销经验相结合,引进科技含量更高、产能更大的机器设备,在保存原有手工面条技术的基础上开发适宜不同地区的风味挂面,拿下了不少大订单。

“我们在不断探索更宽的道路,我们有电商团队,线下有专业的经销商,产品开发上,我们有南京农业大学的支持,今年我们又研发出了有蓝莓面、紫薯面,零添加的一些果蔬面系列。”卢楠介绍道。

十余年的探索和发展,卢楠的制面设备在不断地更新升级,发展的理念也在不断地变化。结合当地丰富的农特产品资源,他开发了胡萝卜、菠菜、芹菜、蓝莓、紫薯等40余种果蔬面条,通过线上线下直播带货方式扩大销路,特别是自主研发的蓝莓面条,备受市场青睐。

随着加工厂的不断壮大,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头雁效应也逐步凸显。在当地,面条产业的市场前景越来越广,产业蛋糕也越做越大,直播间的带货种类也从最初的面条发展为锌硒米、酸汤、辣椒酱等农特产品,为周边村民带来了更多务工机会。

“去外省务工的话我们上有老下有小不方便,现在就在家门口上班,回家也近,早晚都能回家照看老人和小孩,真的挺好。”员工龙选珍对现在的工作很是满意。

传统制面技艺遇见面食加工行家,推广者成为新型“守艺人”,给予了当地挂面技艺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2023年,德龙熙面业加工厂共生产面条2000余吨,实现产值700万元,挂面产业逐渐焕发生机,成为当地新兴产业。

--> 2024-09-18 麻江县: 1 1 黔东南日报 c268471.html 1 新型“守艺人” 闯出制面产业新路子 /enpproperty-->